杂志汇当代电视

电视婚恋类节目对当代青年爱情观的影响分析

作者:口 唐明明

口 唐明明

我国电视婚恋类节目发展至今已有近30个年头,其节目内容、形式、嘉宾的言行表现,对爱情观尚在形成阶段的青年来说影响颇深。本文从电视婚恋类节目对当代青年爱情观的影响入手,针对电视媒体在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电视婚恋类节目发展现状

电视婚恋类节目起源于1965年的美国,从1988年山西电视台打造的《电视红娘》开始,我国的电视婚恋类节目发展已近30年。近年来,随着剩男剩女的增多,婚恋类节目重新打鼓开张,进入广大受众的视野。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定位为新派相亲交友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应征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及主持人言语诙谐幽默、装扮新潮、表演尺度大、渗透力强,使其成为全国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电视节目,一度摘取卫视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率第一的桂冠。此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多档不同形式的电视婚恋类节目,如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的《缘来是你》、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贵州卫视的《非常完美》、吉林卫视的《全城热恋》、天津卫视的《爱情保卫战》等。2016年1月15日晚,因《非诚勿扰》商标侵权一事,江苏广电总台对外发布消息:从本期节目开始,《非诚勿扰》暂更名为《缘来非诚勿扰》,对已录制好的节目在最大程度上做出修改,并对该节目名称附加区别性标识。

二、电视婚恋类节目对当代青年爱情观的影响

电视婚恋类节目通过电视作为媒介传播现行爱情观,使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无形间接受了媒体所传播的婚恋思想。具体影响可分为以下几项:

1.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

鲜明的时代感使婚恋类节目从琳琅满目的众多电视栏目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节目中所传达出的积极的女性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为我国青年女性所认可。《非诚勿扰》节目中的不少女嘉宾条件十分优越,如女博士许贺、张晓晨等,她们所代表的正是当今社会中知识渊博、能力突出、经济独立,不依附于男性而生存,不把婚姻和家庭当作自己一生唯一奉献领域的新时代女性。传统婚姻中的“门当户对”是基于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家庭等诸多因素之上所遵循的隐形规则,家庭成员间的同质性是构成合理婚姻关系的必须,追求个性解放、强化独立自主意识,被认为有悖于主流的伦理思想,不受认同。而当代青年女性的爱情观念恰恰相反,她们有意识地树立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强调个体自由、独立,即使和爱侣共浴爱河,也坚守着自尊、自爱、自强的意志与信念,她们不会因为爱情而迷失双眼,在实现着天荒地老、唯情不变誓言的同时,不辍地编织着属于自己的事业或前程。对她们而言,爱情、亲情、友情、事业都是青春岁月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个人主体意识在不断强化。

2.务实功利化的择偶价值趋向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也滋生了物质化、务实化的价值观,导致了婚恋思想中拜金主义意识泛滥。经济基础决定了恋爱、婚姻生活的幸福指数,“高富帅”、“白富美”、“富二代”、“钻石王老五”等成为青年男女选择配偶的主要目标。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对“婚恋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要求其纠正金钱至上、媚众、媚俗的婚恋观,倡导正面向上的传媒环境。而《非诚勿扰》在前33期节目中,报出男嘉宾的工资收入、个人财产等经济状况,这对于青年观众而言,是一种不良的价值导向。在此影响下,一些青年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变化,由以往“只要专一对自己好”转变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日趋于功利化,希望通过找寻到合适的配偶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节目中诸多“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单车上笑”、“我没有在他身上闻到钱的味道”等拜金言论,直接挑战着社会和大众的道德底线。“金钱”、“物质”与主流文化所倡导的执着奋斗的人生观完全相反,价值观尚在构建期的青年男女很容易受到蛊惑,无形中将“物质至上”、“拜金主义”等低俗思想当做时尚主流,从而产生认同效仿心理。

3.偏差错位的爱情婚姻伦理观念

传统婚姻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但电视婚恋类节目只需短短30分钟时间就把处在同一空间的男女嘉宾从陌生的关系拉拽至心意相许并确定恋爱关系,这种快速配对的恋爱形式是年轻人快节奏、快生活的反映。很明显,30分钟的节目时间不能给人太多思考,舞台之下这种快餐式的配对会持续多久引人深思。青年跟风意识强,与异性交往本身就抱有一种新鲜好奇的心态,在热播节目的误导下,往往将其看作是一种普遍现象加以效仿。根据一些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可知,他们认为爱情是一种感觉,“如果不爱,那就分手”、“好聚好散”,男女恋爱的目的不单是为了传宗接代,彼此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更多的是希望获得一种浪漫刺激的生命体验。“结婚是为了爱情有归宿,为了彼此有照顾的人”这一传统论点被彻底颠覆。

三、电视婚恋类节目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爱情观的构建

通过分析电视婚恋类节目给当代青年爱情观造成的影响,可以看出婚恋类节目像一把双刃剑,要想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1.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倡导正确的爱情观

电视媒体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它所传播的思想观念,对于青年有很大的影响,这就为电视媒体附加上一个非常严肃的责任使命。高尚、积极、正确的社会主流文化传播需要电视媒体来承担,如果电视制作人信奉金钱至上,将物质利益摆在第一位,那么节目传达出的必定是低劣、功利化的信息。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大背景下,电视媒体对自身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从一味娱乐大众上升到正面公共教育的层次,倡导正确的电视娱乐观,传递正能量,摒弃节目低俗化,推广高品质的婚恋类节目,为广大青年上一堂积极的爱情观教育课。

2.以人为本,积淀电视婚恋类节目文化内涵

婚恋类电视节目策划要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传统文化精华渗入婚恋文化,增强其节目内涵,引领人们坚守爱情的真善美,正面激发青年对爱情和婚姻的理性渴望与追求。一个节目是否能够成功创设,除了要充满现代生活气息、适合受众的审美需要之外,更在于它要传递出有深度、经得起推敲的文化内涵,使观众在休闲娱乐的状态里收获到更多形而上的生活体验,只有这样节目才能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受众的考验,长久地活跃在荧屏之上。加强婚恋类节目的传统文化深度,将时尚、潮流、前卫的现代元素与厚重、博大、深沉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让青年男女在追逐神圣爱情的过程中充满文化意味,保证节目在满足其感官享受的同时,更有文化内涵上的思索与回味。

3.强化对电视婚恋类节目的监管力度,优化节目评价体系

各级电视主管、监管部门要强化对电视婚恋类节目的监管力度,严格把好嘉宾关、主持人关、话题关、内容关、审查关和播出关。此外,还要重新优化完善现行节目评价体系,除了现有的“节目收视率”、“市场份额”等经济效益指标外,还应加入社会传播赞誉度等指标,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打造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电视婚恋类节目评价体系。

4.加强媒体人的行业自律,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电视婚恋类节目为适婚男女提供了又一交友新平台。但个别节目的制作者、主持人、嘉宾、点评老师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发表一些偏激的、有错误导向的观点与言论,这不仅不符合电视伦理学的规范,更有悖于媒体人的职业操守。要改变这一现象,媒体人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洁身自律;同时还要坚持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审美情趣,杜绝以俗为雅、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

电视传媒正能量的传播有助于当代青年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加强电视传媒的正面舆论引导,使之成为弘扬主流文化的阵地,坚决抵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蔓延和传播,形成包括网络、报刊、书籍等信息传播平台在内的多种媒体协同发挥作用的局面,用积极健康、优秀向上的先进思想来攻占青年婚恋信息渠道,让其真正受到真善美的文化和情感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作者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责编:倪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