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萌宠成长记》:“三维”透视与启示

作者:口 岑秀文 姚爽

口 岑秀文 姚爽

央视纪录片《萌宠成长记》(以下简称《萌宠》)改编自美国动物星球频道(Animal Planet)出品的系列纪录片《Too Cute》。该纪录片借鉴野生动物题材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每集以三个宠物家庭为一组,讲述小猫小狗们的成长故事。《萌宠》第一季于2013年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其中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播出时收视率直追火遍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好评如潮。延续第一部成功之路,其第二季于2015年2月作为贺岁档纪录片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同样备受赞誉。缘何《萌宠》在登陆中国后如此“受宠”?本文将从选材、主题和解说词三个方面试析其成功之道。

一、选材之“巧”:平中见奇的选材策划

1.选材策划的生活化和前瞻性

《萌宠》的成功首先体现在选材平中见奇与前瞻性。动物写真纪录片多为自然科普题材,取材野外动物,走探险猎奇路线居多,而《萌宠》作为纪录片则以家庭幼宠为拍摄对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赋予饱满的人文精神、艺术气息和科普意义,可谓平中见奇、大俗大雅。片中抓取人们迫切想了解的内容,细节选取有特色,场景画面精致,精神层面挖掘深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机缘巧合的默契感使观众开心解渴,意犹未尽。

前瞻性方面,这里以美国和中国宠物市场为例。美国宠物市场成熟中仍处于上升阶段,2011年美国宠物开销超过530亿美元且每年以5%递增;中国家庭饲养宠物需求更是急剧增加,相关数据统计早在2010年底宠物狗、宠物猫的数量已超1.5亿只。《萌宠》介绍了各种家养猫类和狗类迥异的性格和用途,以及为宠物美容装扮等时尚文化,“家养幼宠”这一话题捕捉到宠物这一朝阳产业,“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怪。

2.寓教于乐,知识性与娱乐性并存

《萌宠》于轻松闲逸间传播知识。其一,《萌宠》忠实记录猫狗宝宝的成长过程和习性,看兽医体检、打预防针、脾气测试等基本知识,用艺术思维让受众在情节中亲临探索,在愉悦的心情下看似不经意捕获必不可少的信息。其二,鲜为人知的科普知识巧妙融入令人开窍而毫无猎奇与晦涩之感,受众兴趣盎然地满足着求知欲。比如猫的跳跃高度能够达到其身长的3倍;猫能看见东西只要人所需光线1/6;猫的毛色会随温度改变,缅甸小猫全身白色,但耳朵、鼻子、爪子和尾巴呈黑色,因这些突出在外部位深色易吸收热量,从而保暖等等知识几乎俯首皆是。

3.普通的细节与和谐的场景蕴含高品质

《萌宠》体现巧妙细节策划又没有刻意雕琢痕迹。豪华落尽见真淳,以“给猫咪剪指甲”这一小的细节为例,真实、朴实,洋溢生活气息。

《萌宠》细节的审美象征性塑造浑然天成。如萨凡那热带草原猫长有豹纹的皮毛,英武富有野性,这一集猫娱乐室中一块地毯是豹纹花色,看护人背着装有萨凡那猫看兽医体检的帆布包也是豹纹花色,而看护人却未出现,猫咪嬉戏的桌台摆着猫的雕塑。这些场景布置不仅营造出和谐典雅的气氛,同时渗透非凡的意味,即猫是这里的主人之主题,彰显出生命的尊严、文化的平等和人类对他者的敬畏。

二、主题之“暖”:在萌宠世界中对人性之爱的回归

从欧美宠物市场稳中有升、中国宠物数量大增的客观趋势来看,《萌宠成长记》在全球受众面广,易引发情感共鸣。不仅如此,片中动物相互依存、守望相助的情感联系也与人类社会中的情感不谋而合,因此,观众在观看中能够代入自身从而产生移情的心灵触动。《萌宠》用轻松诙谐、艺术化的笔墨,描摹了动物们认识自己身体成长、探究外界、寻求独立、与同类和异族相处的过程,给观众带来了润物无声的生命教育。

《萌宠》中动物情感丰富微妙,可归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片中猫妈妈哺育嗷嗷待哺的猫宝宝、猫爸爸守护家庭的温馨镜头皆是父母之爱的展现。其次是手足之情,比如猫咪姐妹分别叫“小手套”和“小袜子”,狗狗兄弟分别叫“面条”和“奶酪”,兄弟姐妹互帮互助间充满温暖和爱意,表现了同气连枝的手足之情。第三是异族之谊,比如小猫小狗与鸭子、乌龟甚至是矮脚羊交朋友,一只温顺的大狗和三只小猫的爪子搭在一起—其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探索亦如片中轻松而富有张力的解说词:“猫的身体里住着狗的灵魂”,效果是以较强的趣味性宣扬了不同族群之间的和谐共处,彰显了新奇感、精神性和象征意义。

亲情友情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简单本真的生命艺趣,存在于观者记忆,貌似理所应当却已罕有,这大概是人们想养宠物的精神映射,也是《萌宠成长记》的成功之道。比如狗妈妈一举诞下9只小黑狗狗,大家挤着吃奶,一只小狗狗挤呀挤呀就是挤上去又被挤出来,这里没有夸张的戏剧冲突,但却妙趣横生。在情感相对疏离,消费主义至上、及时行乐、娱乐至死、宣扬追星等甚嚣尘上的浮躁时代,该片不失为“一道清新的甜点”,令世人暂从世俗中解放出来。

三、解说词之“萌”:适应性本土化再造

首先,源语凌厉精怪,本土化轻松时尚。英语文化中各种活色生香的表达多被适应性再造,转化为中文时尚活泼的表达。第一,酸爽变成“潮言潮语”。片名“too cute”本义为“萌得过火了”,央视版译为“萌宠成长记”,不但概括了内容,还变得通俗更易于国人接受。英文开篇解说词仿照“少儿不宜”套用的“Too cute,viewer d iscretion is advised”,直译是“萌得不行,谨慎观影”,汉语版省去套语轻松逆袭为“小心被萌翻哦”。第二,口语化倾向。“trainability”英文一本正经的味道直译“可驯服性”,化为“温情指数”。“personality quiz”对应“脾气测试”而非“性格/品格测试”。第三,简化与浓缩。英文中大量自造复合词,中文处理简约中蕴含默契的体慰。如“happy-go-lucky随遇而安”、“familyminded顾家的”和“well-behaved乖巧的”等等。“The treat disappears into his belly”浓缩为“进肚”。诸上地道的中文表达与中国观众语言心理熨帖,起到异曲同工之妙。第四,借用汉语套语。描写一只叫”黄油”的母猫照顾宝宝们时为“街头老手黄油可不是省油的灯”,5只小白中就一只小黑乃“万白丛中一点黑”,汉语套语给中国观众亲切之感。第五,拟用汉语儿童语言生动形象,个性鲜明。讲缅甸小猫时说参加“破坏性大赛”、“初露锋芒的小朋友目前只能爬那么高”、“出去惹祸”、“肯定出事了”、“很快消停了”。描述怕去看兽医体检的小猫咪时说“落后小妹妹藏在椅子下面也躲不掉”、“老妈对这两张小脸蛋发火呢”等等,动物宝宝的个性率性而出,童趣浓浓。

其次,阐译、增译的语言再创造策略也可资借鉴。第一是阐译。原版故事简介(synopsis)优美文字押着精巧的韵律。“These cuddly baby animals are simply too lovable, too curious, and too cute to quit.”这句解说词竟如划线所示4个词压头韵[k],宛若肖邦《小狗圆舞曲》中小狗追着自己尾巴团团转,悠然自得,懒散舒适,古典又不乏精怪。而这句中文翻译巧用叠词将划线部分的抽象概括阐释为具体描写:“肉嘟嘟,粉扑扑,小小一个,软软一团,睁着大眼睛装无辜,晃着小脑袋总闯祸,嘿,不要跑来跑去,说的就是你们!”阐释性命名萌宠也是可圈可点的译技。西伯利亚小猫分别叫mittens和socks,中文加“小”省译复数,正如上文提及译为“小手套”和“小袜子”,清淡甜美又热闹欢腾;“tiger”对应“虎仔”,“cougar”和“cheetah”都为“豹子”,中文解说分别叫“狮仔”和“豹仔”,加“仔”多了几分生猛, “Gremlin”本意“小精灵”,中文叫“‘硬汉’精灵”,动物性格溢于言表。第二,内容增译。“《萌宠成长记》使用了先进的设备,并借鉴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手法,每一集跟随三组初生的小宠物来记录它们的生活⋯⋯在众多闪耀着理性光芒的社科人文纪录片中,该片无疑是一道清新可人的餐后甜点。”译者可能考虑到占据中国观众脑海的大量《Discovery》野生动物写真的观影体验以及中国纪录片多见的人文题材,添加这段开篇解说词便是特意进行互文性衔接,方法值得借鉴。第三是加小标题。增设活泼时尚的诸如“汪星人篇”、“喵星人篇”的标题,妙趣横生又清晰实用。

四、启发与升华

毋庸讳言,中国纪录片界应积极汲取国外同仁高超的制作经验。国外纪录片技术和技巧高超,对于选材和细节的抓取,需专业的耐心、科学的精神、审美的功力,而主题的把握则需内心深处的慈悲和温情支撑。

另外,央视也可利用互联网打造一条宠物纪录片的效益链。美国在2012年宠物医疗和护理方面占全部宠物花费的2/3,在宠物服务方面包括美容和照看寄养开销达44亿美元,较上年增近10%。《萌宠成长记》抓住了宠物市场火爆的商机,拓宽了盈利渠道,其部分内容即拍摄于美国“纽约动物保护联盟”下的“褐石洋房”,是志愿看护者的猫狗宝宝真实家园。动物星球频道和“纽约动物保护联盟”联合,将照看寄养、领养救助、美容护理、萌宠表演等商业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以动物星球官网为媒介运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赢。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TRADOS的科技文献术语库翻译记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HB15YY032)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责编:刘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