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7月,随着大股东沃尔玛全资并购1号店,于刚作为1号店创始人,和另一位创始人刘峻岭一起清退所有股份,确认离职。曾经说出“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1号店品牌”的于刚,创业未半,就失去了对1号店的控制权。自2008年7月11日1号店正式上线,距此日正好7年,此后,这里将彻底属于沃尔玛。
于刚离职的传闻,从2010年平安8000万入股1号店控股80%开始就从未停止过,其时,就已经注定于刚不能再独立决策。与平安这场看似“救命”的交易,也许是错误的开始,然而这并不是最坏的结局。此后,借助1号店布局医药健康领域未果的平安将股权转手沃尔玛,2012年,沃尔玛对1号店增加投资,持股提高至51%,成为最大股东。这也注定1号店再也没有独立的机会,只能是零售巨头业态的一种补充。
沃尔玛初控1号店时,于刚还抱有期望,并公开暗示,沃尔玛只是作为计谋投资者进入1号店,不会影响公司经管层的决策地位。但被资本逼退常常不是创业者能控制的。沃尔玛控股后,和于刚团队的见解愈发不合。沃尔玛需要有业绩体现,而1号店却为了扩张市场仍在不断烧钱,双方经营理念相悖。一位电商行业CEO说,1号店规模做得很大,1年规模100多亿元,但同时物流成本很高,亏损率也至少10%,相当于年亏十多亿元,这与讲究精细化管理的沃尔玛来说,就是矛盾。
1号店股权结构中,沃尔玛占有51%的股份,是最大股东;平安约持有30%多的股份,于刚和1号店团队约有10%的股份。当彼此有矛盾时,自然是作为小股东的于刚和1号店团队离开。创始人出局的故事,很多时候确实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而造成这一切的元凶,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选择。并不是每一位公司创始人都能像马云那样hold住强势投资人,股权分散导致的控股权旁落的风险,伴随着每一位创业者。从于刚的出局可见一斑。
电商是沃尔玛的全球战略,是重中之重。沃尔玛最先找的是京东商城,却由于要求控股权最终被刘强东拒绝,随后才找到1号店。当时沃尔玛负责与于刚谈判的是沃尔玛全球CEO麦道克。在沃尔玛入股1号店后,麦道克还曾参观上海1号店办公室,并与员工交流谈话。
也就是说,1号店获得了时任沃尔玛全球CEO的支持,可是好景不长,2014年初,董明伦接替麦道克,出任沃尔玛公司总裁兼CEO。沃尔玛全球总裁易主很快带来一连串反应,并影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人事和业务调整。
2015年5月,沃尔玛全球CEO董梅伦亮相中国,于刚伴其左右。董梅伦公开宣布:“对1号店的投资感到满意。”这一巧妙的外交辞令很好地掩盖了日后的变数。仅仅两月后,沃尔玛在上海杯酒释兵权,宣布对于刚等两位创业者就地解职,随后全资控股1号店。
江湖中对于于刚这样一位神一样的掌门人的离去众说纷纭,很多事情几乎成了谜,比如,他是何时与沃尔玛交恶而动了离开的念头?比如,他的离职对于1号店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去职1号店CEO半个月之后,于刚曾接受过腾讯科技的专访,在采访中,记者问他为何离开时要清退在1号店的所有股份?于刚用了“不便回答”四个字回复记者。随着于刚的缄默,关于1号店的种种疑问也许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江湖谜团,但一些你我想了解的细节,也许从这份1号店老员工的自述中可以找到答案:
“我在一号店干了5年,负责替掌门人把门,有些时候也负责掌门人的外交活动,以及一些案头工作,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大概2014年与2015年之交的那个冬季,我们内部就有掌门人让位的说法。那个冬天上海很冷,甚至有人看到天上飘起了雪。掌门人决定离开的事情,一直让内部人犯嘀咕,大家就这样嘀咕来嘀咕去,春暖花就开了。6月初的一天,‘十夫长’的小姐妹,很神秘的告诉我,掌门人真的要离职了。不久后,掌门人离职的消息,以掌门人再也没有出现在嘉里城作为注解,最终成真。大哥说过的,要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爱1号店,最终,他爱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1号店“兵士甲”
“自失了真正意义上掌门人的角色,大哥和二哥(于刚和刘峻岭)就有些失落(这些是我观察到的),或许当时,他们就想走人,但是,最终可能舍不得我们这帮兄弟,以及这个1号店的堂口。随着大哥和二哥走了,1号店内部,暗流涌动。自2008年,大哥于刚和二哥刘峻岭创立1号店以来,在1号店里可以排上座次的有10余位兄弟,各领一摊子事。在大哥和二哥离职前,老三和老五韩军、程峻怡都已经离职,目前不知去向。剩下不足十个兄弟,不断有消息传出准备离开。人活一世,为名谋利。这个时候,大家动了异心很正常,大哥和二哥走了,没有跟着走的很正常,跟着走的也算重情义。”
——1号店“十夫长”
于刚对于1号店的珍视溢于言表。有员工回忆,于刚某次见一位客人,说到兴起时,他打开自己的柜子,拿出里面收藏的1号店从创业时起所有不同版本的传单,一张一张拿给客人看。
只是,当于刚从1号店离开时,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将这些传单一同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