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本刊记者 杨筱卿 朱丽 谢丹丹 文/本刊记者 谢丹丹
总裁观点篇
2010年的一天,在三一重工迎来国务院时任总理温家宝视察之前,身为总裁的向文波还没有意识到,ECC(企业控制中心)系统对于三一重工、对于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
直到2014年3月,马凯副总理到访三一,要求三一每个月向有关部门汇报设备运营情况数据——后来这个时间缩短到半个月,向文波才突然发觉,他们早期基于服务用户的朴素需求而设计的设备监测系统,迎来了所谓的“工业大数据”时代。后来,三一发布的“挖掘机指数”成为全国上下判断宏观经济、基础建设的重要参考。
2016年7月盛夏,《中外管理》走进三一重工北京总部,就其大数据实践采访向文波,试图探明“真相”。出乎意料的是,向文波对于大数据的战略部署、具体实施以及落地成果,回答仍然有些谦虚:“一切都还在摸索中。”
直至采访结束时,他却语气反转:“我们目前的重心主要还是在装备制造。但大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向,我们肯定要往那儿走,至于什么时候走到,我也不知道。”
大数据应用,“大”有文章可做
追溯至2008年,三一重工在业内率先研发了ECC系统。对于这样的“创举”,向文波当时却不以为意。因为当时大数据的概念还没有像今天这么普及。如他所言:“当时我们没有将大数据看成有多么了不起。”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源于最朴素的客户需求。据向文波介绍,当时三一建立ECC中心,其目的原本就是为了解决设备的售后服务问题。当时产品出了问题,用户维修起来很麻烦,耗时耗力,设备停工又给用户造成了损失。
而这套设备监测系统的诞生,正是出于应对这个问题的目的。该系统可以对服务人员、车辆进行准确定位,总部公司在短时间内将服务资源进行快速、有效地调配,缩短了响应时间。同时,通过数据,相关人员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方便客户寻找配件。另外,该系统还能为客户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例如:设备脱离锁定作业区会自动报警。
在2008年,ECC数据监测平台建成之后,向文波一度搁置了这项工作。而后发生的两件事,让向文波重新去思考它的价值。
第一件事,便是前文所述的国家领导人对“挖掘机指数”的重视,进而要求三一重工每月向国家汇报。向文波后来意识到,三一重工是工程机械行业最大、品种最全、设备保有量最多的企业,几十万线上设备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中国的基建情况以及经济活跃度。
第二个背景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在向文波看来,这个提法的逻辑也是希望将客户与整个生产制造、质量改进、产品开发以及整个链条联系起来。但其真正目的是希望深入到客户的终端服务。
而现实情况是,三一这些年确确实实产生和积累了很多基础数据。如果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有效地分析和运用,的确大有文章可做。这时,向文波才在公司内部明确提出基于大数据的战略行动。
两年下来,三一对大数据的探索在试水中前行。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大数据的商业应用涉及方方面面,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应用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全世界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确,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想到一个完整的大数据战略,以及怎样构建一个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向文波坦言:三一现在也仅仅是将设备联系起来,采集客户端的数据。但如何让采集回来的大数据有效应用,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物联网是技术,也是平台
大数据的融合,正在推动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向文波看来,物联网既是一个技术,也是个平台。所谓技术,就是改善企业目前经营业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平台,因为在这个平台上,三一可以搭载开拓新的业务。
到目前为止,三一搭建的大数据平台,仍然是一个服务用户的平台。而向文波更愿意将大数据看成一个能够产生收益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连接几十万台的设备,三一未来有可能成为一家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公司。
向文波畅想着:三一未来也有可能像IBM和GE一样,通过解决自身的问题,总结出一套方法、理论、技术,并将其变成一个好的服务项目——三一重工将来有可能利用这个平台,将自己的物联网技术开放给其他企业,同时为第三方企业提供服务。
其实这样的商业构想,已经出现一些探路者,例如山东红领集团。
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向文波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首先是物联技术,比如采集的数据是不是高质量,系统是不是可靠,采集以后是不是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能力。
当然除了技术以外,还必须有对行业的理解。为设备装上传感器本身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但是需要对这个行业熟悉的人来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应用,就像人体动手术需要外科医生一样,这是装备制造企业的优势。
向文波认为:物联网是一种商业模式,谁布局得早,谁占先机。三一在这方面正在快马加鞭地行动。
只有做拼图,才能赢者通吃
而事实上,目前物联网还处在早期阶段。在向文波看来,各个企业都在自己的领域做物联。做冰箱的企业做冰箱物联,做空调的企业做空调物联,相互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网。而将来,各个领域之间的壁垒必定会被打破,形成一张巨大而互通的网。目前为止,三一也只是在装备制造领域构造自己的物联网,而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万物互联。
在向文波的构想里,未来三一可能最终形成一个核心的团队、平台。而实现的形式就是拼图,即未来会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来实现规模的壮大,从而实现对一个领域的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他认为,所有的企业,将来都会经历这样的发展路径。
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将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技术做到极致,然后不断收购或者被收购。向文波断定,将来这个世界会是一张网,每个人都会在里面做拼图。
制造业出路:产品是基础,物联网带来赶超机会
“中国制造业当下的出路在哪儿?”
面对《中外管理》抛出的这个问题,向文波没有片刻的犹豫:不管是什么时代,为用户生产最高品质的产品,对于制造业来讲仍然是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探索商业模式的问题。而大数据、物联网更多是商业模式的范畴。
“如果要找路子的话,只有这两个方向:一是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二是商业模式,带来赶超机会。”向文波十分笃定。德国人凭借工匠精神,能够祖祖辈辈将产品做到极致。德国制造的方向也是中国制造的方向。而对于创新商业模式,向文波仍然强调,它是未来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新机会,通过颠覆商业模式能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优质的产品基础之上。
对于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向文波称面临的最大考验,即是观念的转变: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文化。对此他内心坦然: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须操之过急,但是路线和方向必须明确,这个很重要。
三一目前的核心业务,仍然是装备制造。所有的大数据、物联网都是为了装备制造服务和需要而做的。虽然无法预测物联网何时到来,也说不清楚它真正的蓝图,但在向文波看来,目前最重要的是,提升研发能力,打造产品品质,为三一重工通往物联网方向铺路搭桥。
当《中外管理》记者赞赏起向文波的坚持与淡定时,他笑着说:“我反复讲自己是不是老了,因为现在颠覆这个世界的是年轻人。但我还是要跟上这个时代。”
责任编辑:朱丽
向文波:大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向,我们肯定要往那儿走,至于什么时候走到,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