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教授,美国休斯敦MD Anderson肿瘤中心男科主任,世界华人泌尿外科协会执行主席,北美性医学学会主席
对雄激素水平低下的男性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在改善性功能及其他症状的同时,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吗?
中老年男性的普遍困扰
隔壁老王,五十岁上下,几乎每天都面临这样的困扰:莫名其妙的烦躁,体力每况愈下,性生活上已失去往日的冲动,睡眠质量大不如前,血糖控制不尽如人意……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多中老年男性都能对号入座?
尤其可恨的是,这身心的诸般不爽、各种难受,都难以找到原因。然而,当这些人抽血检测时,可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睾酮含量普遍低下。
睾酮,是主要由男性的睾丸或女性的卵巢分泌的一种雄性激素。成年男性的睾酮分泌量远远超过女性。它对男性的影响尤其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的睾酮通常会出现下降,可能引起上述各种不适症状,这便是成人低睾酮综合征,也被俗称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全球人口寿命在延长,中国也正在进入老龄社会,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3岁,低睾酮综合征也越来越普遍。
2016年6月,在中国第二届性与生殖大会上,北美性医学学会主席王润教授就成人低睾酮综合征的处理策略和风险发表了看法。王润教授指出:这些患者补充睾酮后,将在“性”“命”“病”等三大方面带来明显的获益。
此病特异表现:性欲和性功能下降
王润教授表示,体内睾酮降低,是一种生理现象,不一定会有症状。睾酮降低后出现症状的比例,在50岁之前大约是42%,50岁以后大约是84%。
王润教授所领导的北美性医学学会,2015年邀请世界各地20位在睾酮研究方面的知名专家进行研讨,对成人睾酮低下综合征达成共识: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此病的主要特点是血里的睾酮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偏低或正常,伴有临床症状。这些临床症状,包括性欲和性功能、认知、情绪、睡眠以及骨骼肌肉、代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障碍。而性欲和性功能障碍下降,是此病的特异症状。
要确诊此病,就需要对男性血液中的睾酮水平进行检测。睾酮水平在一天之中有波动,上午10点达到高峰。所以,王润教授建议,应当在10点之前进行检查,而且应当检测2次。
性、命、病:这三项指标明显改善
对有症状的成人睾酮低下综合征进行治疗,有什么意义呢?王润教授非常简洁地总结为三个字:性(sex)、命(life)、病(disease)。
“性”——对上述病人进行睾酮替代治疗,与性功能相关的几乎所有指标都会改善。
“命”—— 一项针对800名50~91岁男性长达18年的观察发现,睾酮低者的死亡率较睾酮正常者增加40%。在一项样本量为1000余人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对这些病人进行睾酮补充,补充者死亡率较不补充者降低了50%。
“病”——补充者骨质密度也明显增加,精神忧郁症状也会明显改善。
不久前发表在医学权威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明确显示,在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中发现,对睾酮低下者行补充替代疗法,将对以上指标带来明显改善。
王润教授强调,我们体内的睾酮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睾酮低下者才需要补充,正常者无需补充。
那些关于风险的非议
尽管病人能在补充睾酮后明显获益,但此疗法仍然遭到一些非议。
王润教授介绍,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睾酮补充疗法市场非常火爆,成为世界最大的睾酮替代疗法市场。但与此同时,对睾酮补充疗法并发症的争议一直不绝于耳。因此,有不少律师在代理来自这种疗法引起的诉讼。在美国高速公路旁的路牌上,甚至可以看到律师打出的类似这样的广告:“如果你使用睾酮出现了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请给我们致电!”
不过,王润教授表示:“睾酮替代疗法有可能带来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目前是不确定的。”但针对传言中的两大风险,他明确指出,目前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睾酮替代疗法会增加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此,我们还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另外,现有的证据表明在适应证范围内规范使用睾酮替代疗法并进行相关的监测,不会增加前列腺癌的风险。
而在此之前,国内著名男科专家,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邓春华教授也曾经在本刊撰稿指出,长期的睾酮补充治疗,过去曾在一段时间被认为会增加前列腺癌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随着循证医学的进步,已经有大量长期观察研究表明:将睾酮补充到机体的生理范围内,并进行相关监测,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并不会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在心血管方面,过低或者过高的睾酮水平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正常范围的睾酮水平,被认为对心血管系统起保护作用。当然,在进行睾酮补充治疗的同时,应当定期检测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等监测项目,以便及时识别并排除前列腺癌的风险。
但是,王润教授同时亦指出,睾酮替代疗法,会使血液中红细胞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明显增加。当治疗过程中,红细胞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指标若出现大幅上升,这种睾酮替代疗法就要停止。
王润教授总结道,大量证据表明,实行睾酮替代疗法,病人是受益的。至于风险,需要做大量研究才能得出结论。目前传言中的无论是心血管还是前列腺癌的风险,皆无足够证据明确支持。在临床中,应针对病人不同情况做个性化的风险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获悉,国内外学者在不断探索雄激素低下的新疗法。其中,中山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的项鹏教授和邓春华教授等临床医生共同开展的“干细胞治疗雄激素低下的临床转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动物实验发现该疗法可以增加血清睾酮水平和睾丸组织内的内源性睾酮,并保持在生理水平,展现出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良好前景。另外,祖国医学中也不乏治疗雄激素低下的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编辑:林洵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