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夏志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西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曲世晶
北京燕化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鲍正社
整理:杨春霞
胃病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有一种胃病是由药物引起的,被称为“药源性胃病”,即在服用某些药后,胃部会出现疼痛、反酸以及食欲减退等不适,甚至导致胃黏膜糜烂和出血。而引起“药源性胃病”的药,可以将其归纳为伤胃的药。伤胃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本文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药物。
代表药1:阿司匹林
血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以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为主的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目前已是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约22.3%),远高于感染性疾病(19.1%)及肿瘤(12.5%)。在我国,以血栓事件为主要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且无论心肌梗死还是缺血性卒中,其发病率均处于上升期。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社会公共普遍关注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常用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石,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阿司匹林有一个不良反应让很多使用者对之爱恨两难,那就是伤胃。
【案例】67岁的张先生在两个多月前的体格检查中发现血黏度有轻度增高。他怕引起脑血管梗塞,就自作主张,每晚口服100毫克阿司匹林。大约在一周前,张先生开始觉得每次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出现胃痛,并有嗳气、反酸、大便呈柏油色等症状,经胃镜检查后确诊为胃溃疡。医生告诉张先生,阿司匹林是他此次胃溃疡发病的“元凶”。张先生很困惑,难道从此以后就不能用阿司匹林了吗?为什么有些人用了阿司匹林没有发生胃病,而自己却患了胃溃疡?
其实,有困惑的不仅是与张先生一样发生胃病的那些阿司匹林服用者,医药学者在开始的时候也很困惑。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对这种困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已经找到解决的办法。
解决办法1.高危人群避开使用
以下几种为阿司匹林并发胃肠道损伤的高危因素,有条件者最好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1)有消化道疾病病史(消化道溃疡或溃疡并发症史);
(2)年龄>65岁;
(3)需大剂量阿司匹林;
(4)同时服用皮质类固醇(“XX的松”);
(5)联合应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消炎痛);
(6)幽门螺杆菌(Hp)感染;
(7)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败血症等。
2.及时调治
如果以上人群无法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则需要对高危因素进行调治。
(1)有溃疡史或溃疡并发症史的患者应接受Hp检测,阳性者须根治Hp。
(2)对于有消化道出血史、消化性溃疡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或合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3)如无上述因素,但年龄>65岁、使用激素、食欲不振或有腹部不适等症状者,建议使用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必要时加用“XX拉唑”。
(4)抗凝治疗会使胃肠道损伤加重,与阿司匹林联用后明显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因此,联合用药须有明确的适应证,并将药物剂量调至最小(阿司匹林≤100毫克/天,氯吡格雷75 毫克/天),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2.5。
3.加强复查
高危因素人群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胃部不适、出血的情况,定期复查。
(1)如果仅有消化不良症状,可不停用阿司匹林,并服用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药物。
(2)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时,常需停用阿司匹林,但部分患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行经皮冠脉介入者等)停药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会升高。
(3)当联用多种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者(如阿司匹林联用华法林)发生严重出血时,应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
(4)当出血威胁生命时,可能需要停用所有抗栓药物。
(5)发生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经充分治疗后,若停药3~7天内无出血复发,可重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4.选用肠溶片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应该空腹服用,因为其在胃酸酸度高时不会被溶解,当其排入十二指肠后在碱性环境下溶解。由于上述原因,建议在早上起床后空腹服用阿司匹林,大约30分钟左右药物排入肠道后用早餐为宜。也有认为晚上服用方便,但需确保是空腹状态,服用后不宜马上卧床休息,适当活动待药物排入肠道后休息为宜。总之,尽量不给阿司匹林在胃里溶解的机会,如此才能把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降到最低。
代表药2:消炎痛
【案例】王女士最喜欢骨科医生开的止痛消炎药——消炎痛,一吃上药膝关节便不会痛,就可以外出遛弯儿,再给儿孙做上一桌好吃的。所以,这消炎痛成了她治疗关节痛的法宝。可是,腿舒服几个月后,王女士却开始浑身没劲儿,头晕、胸闷,到医院一查,血红蛋白比正常值少了三分之一。医生建议她做胃镜,发现胃里和十二指肠里长了好几处溃疡,溃疡出了血,才会如此的不舒服。事实上,回想起来还真的有点危险,1周多前,王女士的大便曾经黑得像柏油一样,头晕得起床都费力。
王女士很纳闷,一年前体检都没有发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怎么短短的几个月就出现这么严重的病况?医生告诉她,这是她吃的消炎痛引起的。
消炎痛可以减少炎症部位的痛性炎症物质从而起止痛作用,但同时也会抑制胃黏膜合成保护自身完整的前列腺素,可以削弱人体胃肠黏膜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人得溃疡,还会出血,甚至有人会发生穿孔。除了消炎痛,常见的还有布洛芬、炎痛喜康、双氯芬酸等。
会发生消炎止痛药相关胃病的人包括:(1)75岁以上;(2)原来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消化道出血历史者;(3)平素有上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者;(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5)严重慢性疾病者;(6)与其他伤胃的药联用者。
解决办法溃疡活动期的时候还是不建议用该类药物。首先要把溃疡治好,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该根除。建议选择新型的消炎止痛药如塞来昔布等,可以更特异地作用于炎症部位,对胃黏膜影响较小,所以理论上对胃的损伤较小。
代表药3:强的松
伤胃药物第三个代表是强的松,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与之同类的有地塞米松、可的松等,这类药物有减少黏液分泌及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会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和穿孔。
解决办法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时,应尽量搭配一些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等。
一般来说,在胃病的急性期、活动期,禁用此类药物。如果在胃病的稳定期、缓解期,必须使用以上药物,应尽量在饭后服药,以减少空腹时药物与胃黏膜的直接接触对胃造成的损害。还可在服药前,先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胃速乐、胃舒平等。
代表药4: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老药,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它的剂量安全范围较广,但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大于3克的对乙酰氨基酚长期使用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梗阻的风险,因此建议长期使用时每天最好不要超过3克。
解决办法我国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剂量通常为650毫克每片,一般建议每日总量在3~4片,如果必须要全量服用才能有效控制疼痛,也建议在2~3周疼痛控制较好后即减量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该药不仅常被加入到很多复方的止痛药剂中,在很多治疗感冒症状的药物中也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因此如果需要同时服用感冒药物时,应当注意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查找配方中是否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该药品在感冒药中可能会以另外的一些名称出现,如对羟基苯基乙酰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对羟基乙酰苯胺、醋氨酚等,其实都是对乙酰氨基酚,若自己弄不清楚,应该咨询药剂师以防过量服用。
相关链接
非口服药也可能伤胃
很多人认为只有“吃”下去的药才伤胃,事实上,有些不经过口服的药,如有些肌肉注射药或静脉滴注药即使不入胃,也可能发动“远程攻击”,摧毁胃的“防御工程”,这时胃就不堪一击。糖皮质激素的伤胃作用(增加胃酸和胃酶分泌,减少胃黏膜黏液分泌,抑制上皮细胞更新和修复,削弱黏膜屏障作用),不论口服强的松、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均可发生。再如红霉素,口服和静脉点滴均可引起胃肠反应,包括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药物性胃炎,甚至胃出血。多黏菌素是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给药,然而它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毒性较大,可造成胃黏膜局部缺血、促使组胺释放而造成胃黏膜损伤。静脉注射两性霉素、丝裂霉素等,亦可出现胃肠症状,发生消化道出血。
目前临床上常用培他啶(抗眩啶)治疗梅尼埃病,有口服和肌注制剂,而培他啶为H1受体激动剂,有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的作用,不论口服或肌肉注射,都会伤胃。因此,长期肌肉注射培他啶,应适当服用制酸药物保胃。
代表药5:利血平
有一些降压药中含有利血平成分,能够促使胃酸过多分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出血。
解决办法老胃病患者在选择降压药时,应避免选用含有利血平的降压药,例如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片、北京降压0号(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这些药品的说明书上也明确标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禁用”。
代表药6:板蓝根
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小,有病时更愿意选择吃些中药。其实对于胃不好的人来说,盲目吃中药反而会诱发胃部不适。板蓝根冲剂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中成药,很多人用它来预防或治疗感冒。由于板蓝根属性寒之药,平常容易腹泻、怕冷、体质偏虚寒的人,长时间服用板蓝根冲剂就容易伤及脾胃,出现头晕、冒冷汗、大便稀溏、没有食欲、脘腹冷痛等症状。因此,寒性体质、脾胃衰弱、年老体衰的人不能长期服用板蓝根冲剂。另外,儿童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经常服板蓝根会损胃气,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儿童不能用成人的剂量,更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
除了板蓝根,还有很多中药也伤胃——
1.苦寒中药
苦寒类的中药,即味道较苦,属寒性的药物,如大黄、黄芩、冰片、黄连等,可能导致胃病复发。
(1)治疗外感风热感冒常用的柴黄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银黄颗粒等含有黄芩的药物,易伤胃气。
解决办法:有发热口干等风热感冒的症状可短期适量服用,待症状消失后应及时停用。
(2)化痰止咳药多含有黄芩、贝母、瓜蒌等苦寒成分,可能伤脾胃,如牛黄蛇胆川贝液等。
解决办法:有胃病者宜选择服用橘红丸类来止咳。
(3)如果有胃病合并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最好不要选择含有罗布麻、黄连等缓解高血压头痛眩晕的药物。
解决办法:可用含有天麻和杜仲的药物替代。
(4)含草决明、泽泻的调血脂药,容易腹泻的患者应慎用。
解决办法:可咨询医生后选择合适的调血脂药。
2.消化不良者慎服药
治疗心悸、失眠的安神类中成药,如枣仁安神液等,消化不良者不宜服用。
解决办法:可改服刺五加片或安神补脑液等。此外,脾胃虚寒者服药时应注意,见到标示中标有“脾胃虚寒者忌服”的最好换药,标有“脾胃虚寒者慎服”的应注意调整用量,密切观察腹痛、食欲和大便的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停药或改服其他药物。
最后需提醒的是,由于西医和中医在诊断和用药上均有所不同,如果有胃病而需要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最好咨询医生相关的注意事项。
3.酸味中草药
如山楂、五味子、山萸肉、乌梅、陈皮、橘红等,这些酸味药物有开胃收敛作用,但是如果用量过大、时间过长,也会伤胃。
解决办法:有胃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否则容易导致胃病复发。
其他
利尿药:双氢克尿噻与氯化钾并用,更容易引起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出血。
甲氰咪呱:该药本是一种治胃病的药,但它只适应于胃酸过多者,不属这种情况而久服,则可加重溃疡之病。
氯化钾:氯化钾在胃内形成局部高浓度而腐蚀胃黏膜,导致黏膜炎症、纤维化,甚至侵入肌层,引起胃出血和穿孔。
总之,长期大量使用某种药物的患者,一旦出现胃部不适,应当减量或停止使用该类药物,并到医院找出胃病的原因。
编后:我们患了某些疾病,需要用药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药物的适应症,还要考虑到药物的副作用。一些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损伤作用,有胃病者应当尽量避免服用这类药物。没有胃病的患者服用这类药物也要注意服药方法,尽量减少对胃的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