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能熟练运用幽默技巧,妙语连珠,将会使授课平添无穷魅力。在我踏上三尺讲台之初,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幽默教学之路”。
我觉得幽默是课堂的“润滑剂”,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不喜欢沉闷严肃的课堂,那犹如“一池死水”,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而幽默则如一块石头,能打破“死水”的沉默,泛起“千层浪”,从而激活课堂气氛,创造有利的教学情境,让教与学的双方关系变得轻松自然,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思维活动。
国外有人研究,如果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记忆就会更深刻。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28 5名小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然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更深刻。授课不仅是讲授辅导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学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要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使知识、概念、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一听就懂,一点就通。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无论是讲授枯燥、抽象的数学公式,还是教读声情并茂的小说或散文,都会时时夹杂一些幽默的语句,使学生在笑过之后得到启示,受到教益。
善于驾驭幽默技巧的教师,必定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有利于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实践证明:幽默感强的教师往往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在学生轻松欢快、乐于听课的感染下,教师也会更加潇洒自信,更好地发挥授课水平。教师在教学中的幽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使学生具有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也明确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受到触动,使教师和课堂平添无穷的魅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则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故事:
学完《翠鸟》的一、二两段,我一看表,离下课还有七分钟。留七分钟学第三段,绰有余裕。因为这一段并非重点。
我发现小庆打了个哈欠,用胳膊碰了一下同桌,在嘀咕什么。
“小庆,”我语调平缓却十分认真地说,“请你去逮一只翠鸟。”
他慢慢腾腾地站起来,茫然地望着我。我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并加了一句:“请你不要推辞。”
“到哪儿去逮呢?”他可怜巴巴的,很神气的眉眼被皱起的眉头扭曲得变了形。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神情迷惘。
“你看看书嘛!大家都读第三段,看看到哪儿去逮,看出来以后,告诉小庆。”
还没等别人发言,小庆自己说:“翠鸟不好逮。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很深,谁上得去呀!”
我哈哈大笑。他说的,正是第三段的主要内容。他读懂了。当我问他为什么请他去逮翠鸟,他赧然一笑,低声说:“刚才我和同学说话了。”
“你有点疲劳了,对不?”我补充说。
同学们听了,立刻发出会心的笑声。
“逮翠鸟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虽然没完成,却帮助同学读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没!同学们,第三段告诉我们的正是翠鸟的住处。”说完,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第三段,翠鸟的住处”这样一句话。
“处”字刚刚收笔,下课铃响了。
一个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劳的学生们为之一振,避免了课堂上的尴尬。师生其乐融融,陶陶然于一堂,更加有效地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灵活生动、幽默风趣的开场白,能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以便打开场面,引入正题,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几句幽默的话语,能一下勾魂摄魄,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而深入思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过程进行“多心眼”的处理;可以从教材中挖掘出最直接的幽默素材;可以结合教学实际,从自身知识和生活积累中提取能为实现幽默教学所需的元素;可以结合教学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借助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创造出新奇、有趣、知识性强的教学幽默。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运用幽默的语言,能诱导学生思考,引起丰富的联想,在“寓教于乐”中强化所学知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堂气氛活跃,会大大提高授课的效果。在一堂课结束时,适当运用幽默技巧,将会使授课效果得到升华,使学生加深印象,沉浸在深深的回味之中。
总之,幽默的语言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等作用。它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更能展现一位教师职业娴熟和举重若轻的风范。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幽默是一种聪明睿智的表现,它必须建立在成熟阅历和丰富知识的基础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个人知识储备,并且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审时度势,做到妙言成趣,带给学生愉悦和启迪。同时,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畅达,但重要的是要有浓浓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