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心理与健康

令人心烦的“高血压”

作者:文\/张函
文/张函

前阵子,一位朋友屡屡在微信上向我抱怨他的血压高,睡不好。

这位朋友是退伍军人,身体素质很好。退伍之后,一直在一座小城的某机关部门工作,已有十来年了。平时工作清闲,生活压力不大,还经常锻炼身体,体型保持得相当好,每次体检都没有查出什么毛病。三个多月前,他喜得二胎儿子,心情总体来讲还不错。他平时的生活习惯也比较健康,爱好就是喝茶和钓鱼,偶尔参加聚会时会饮酒;以前抽烟,大约每天一包,虽然他自己一直担心吸烟对身体有危害,家人也都对吸二手烟很反感,但他一直没有下决心戒烟。最近,借着家里添丁的由头,他决心戒烟。

他的烟戒得比较突然,据他自己回忆,睡眠不好好像就是从戒烟之后开始的。现在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就开始担心自己可能要失眠,再想到自己这阵子睡眠都不好,就更加烦躁;越烦躁,越睡不着,有时一夜辗转反侧,好不容易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似乎没睡多久,闹钟就响了,又要起床了。早上起来时,想到自己一夜都没怎么睡,心情更是烦躁不堪。除此之外,他感觉心率好像比平时快一些,有时还会感到头晕,一量血压也升高了,最高的时候能达到150/90mmHg。尽管大部分时间血压还是在正常范围内,他还是赶紧到单位的医务室开了降压药。在他看来,高血压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自己才40岁怎么就得上了呢?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心烦意乱,晚上越发睡不着了。有时候非要跟家人发通脾气或者出去走一圈儿才能好起来。

服降压药两周后,他的血压基本都在120/80mmHg以下了,安静的时候能到110/70mmHg。

我以前做过内科医生,通过跟他交流,我发现他不像一般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那样,要反复劝说才接受持续的药物治疗。他是主动求治的,对治疗特别积极,对服药不敢有一丝懈怠,但同时,他又有很多担心—担心药物剂量太大,担心自己离不开药物,担心药物副作用……还反复询问这种药物是不是适合他,什么药物副作用小等等。本来他是想咨询我该用些什么药物治疗失眠,可一直都围绕着降压药这个话题说个不停。整个儿人给我的感觉是焦急、烦躁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上来那鼓劲儿,很急很烦脾气很大,看谁都不顺眼”。

考虑到他刚刚戒烟不久,睡眠不好、血压升高、心情烦躁不能排除是尼古丁戒断的症状,因此,我并没有建议他马上服用安眠类药物;对于降压药物的使用,我建议,如果血压过低可以找心血管专科医生调整一下降压药的用量;但对于他的焦虑烦躁的情绪,我建议他需要关注一下,必要时可以用一些相关的药物。

很快,他按照我的建议找心血管专科医生调整了降压药的用量,但是他依然对药物充满着各种顾虑,一有时间还是反复向我询问跟降压药物有关的各种问题。

一个月后,据他反映,睡眠确实好多了,降压药物用量很小,血压却没有升高,逐渐有了停药的想法和信心。变化最大的是心情变得好了一些,意识到自己的焦躁不安,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遇事不再着急和心烦。听到他的反馈,我也稍微放心一些。

然而,反馈后没过几天,他突然告诉我,由于受了点小刺激,他的血压突然又高到150/90mmHg,还感到头晕。我告诉他,人的情绪波动对血压是有影响的,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出现血压升高是身体的正常反应,越是担心紧张,血压就越“给你颜色看”。但这次,他又像刚开始一样,反复询问什么降压药物适合他,哪种降压药物副作用小。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他纠缠于高血压问题一定有一些“心结”,再怎么跟他说降压药物都是在问题表面谈问题。于是,我建议他自己监测三天的血压和心率以及情绪变化,就算布置一个“作业”给他。

在这三天中,他时不时地告诉我他有时量血压的时候紧张,血压就高一些,然后接着反复测量几次血压就正常了;有时怕血压高,担心紧张,手心出汗,心跳加速,血压就真的高了,有时候血压正常的时候也会感觉头晕。我刻意没有及时解释他发现的这些情况,只是叮嘱他继续测量血压。

三天过去了,他按照我的要求,从整体上总结了自己的血压、心率和情绪变化的情况。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血压是受情绪的影响—在情绪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的时候,血压就会高起来;情绪平稳的时候,血压是没有问题的。这次不同于以往,他没有再提出许多有关高血压的问题,他告诉我,现在降压药用量已经减到原来用量的四分之一,并且他自己准备停用了。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停了一会儿才接着说,几个月前他曾经出现过连续十多天没睡着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心结”似乎变得清晰了一点,于是,我向他布置了第二个“作业”:用一周的时间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这么害怕有病的,当时发生了什么。

在这一周内,他没有再揪着我问东问西,停用了降压药,血压依然保持良好。一周过去了,他整理了一些情况:几个月前,他有两次突然感觉头有些晕,然后就去医院住院检查,结果并没有检查出什么大问题,只是血压130/90mmHg,在正常的高限。在接受各种检查的过程中,他一直担心恐惧,怕检查出什么大病。出院之后,他不断担心自己的病,头晕依然存在,随之而来的就是那次一连半个月睡不着,“困得跟吸毒一样眼眶都塌了也睡不着”,他痛苦万分,最后靠安眠药才慢慢熬过来段艰难时光。从那之后,他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只要身体稍有点不舒服就紧张,常常感到头晕、心慌,还爱冲人发脾气,直到现在,他依然对头晕的原因感到困惑。

我问他,如果一直查不出头晕的原因,你怎么看待?

他着急要回答,我依然让他多思考,不急于给出答案,通过思考的过程理解自己的疾病,看待自己的人生。

又过了一个多月,他没有再提出高血压、失眠、头晕和药物的问题,生活又恢复了简单快乐。看到他逐渐能够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也逐渐好起来,我真心为他高兴。

其实,那些罹患高血压、胃溃疡、哮喘等疾病的人,往往有着情绪问题,这些疾病也因此被称之为“心身疾病”。西医提出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伤及靶器官。例如,人在暴怒、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血管和呼吸神经中枢紧张性增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更易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而委屈、伤心时,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消化酶,长期刺激胃壁可能增加溃疡的可能性。因此有人称,心血管、胃、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情绪器官”。中医一直以来都将七情、五行与疾病联系在一起,所谓“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个极端化的例子,长期忧伤过度最终导致她患肺疾,不治而终。这些都证明了情绪与某些疾病的密切联系。因此,能够理解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绪,对改善躯体疾病状况大有裨益。

 

打败糖尿病,你可以做到!

准妈妈:妊娠期糖尿病不可怕

得了糖尿病,这些想法要不得

都是焦虑惹的祸

利用暑假,21天养成好习惯

认知行为治疗:带你发现不一样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