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电子商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作者:王艳
文/王艳

摘要:信息时代早已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生在校的必修课,该课程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各个专业的综合型人才。目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信息量的不断更新,现如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针对大学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目的是找出解决方法,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存在的问题;改进策略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目前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掌握效果不是很好,培养的学生和专业联系不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现象。

1.1 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明确

大一新生入学后对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认识度不一样,很多来自全国不同区域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一部分地区高中开设过计算机课,这样的学生认为学计算机浪费时间,不重视这门课程,认为可学可不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一些计算机知识,或者是一知半解。从而,老师在课堂授课时,这部分学生通常会认为太简单了,不认真听讲,精神溜号,影响上课气氛,而真正到了实践课上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不会操作,东问西问。在这种计算机基础教学氛围下,教师如果课前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那只会使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下降,影响了课程整体上课效果。

1.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随意性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随着整个专业的教学改革同步发展,还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着重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但目前,有些大学并没有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和专业联系到一起,过分强调该课程及格率,忽视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在各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操作、应用能力方面分清楚,教学目标更倾向于统一化,没有充分体现出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各个专业的影响。

1.3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的不断提高,本应促使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能力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实际情况是,有些高校并不重视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体现在教材更新不及时,软件更新不及时,电脑的硬件配置跟不上,导致上课效果不好。例如,计算机基础教材中Office用的是2003版本,但社会上教材软件已更新到2010版本或2016版本,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和社会接轨就会产生不同,没有真正完成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1.4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

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开展信息化的工作业务,互联网已渗透到各个商业领域,各个专业对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都存在不同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这就要求实际教学既要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又要注意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能需求的差异性,应该结合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然而目前有些大学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计算机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却和专业关联性不强,教学目标也不明确。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强调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掌握,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这导致学生抱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操作性不强,学了也与专业学习和工作没有多少关系。

1.5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上机实践课效果不理想

现在很多大学理论课和实践课都是分开上的,理论课上讲的知识点当时学生还记得比较清晰,等到上机课时有部分学生就不记得了。上实践课时,任务目标不够明确,上机作业检测力度不够,导致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实践作业,还有部分学生喜欢玩游戏,做作业并不认真,只是为了混时间,从而影响了实践效果。

1.6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制度比较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笔试的方法来实现,这就限制了实践课上的检测内容,并没有真正地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成绩评定,笔试只是检测学习知识点的使用,而上机实践课检测却没有考核内容,这样,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更好地锻炼和检验,结果也就没有更好地突显出来。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进思路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水平。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缩小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计算机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因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为此需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1 加强大学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教师为人师表,上课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行为,因而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教师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学质量的一个保证,学习高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科研方面的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2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的培养人才规格需求,应有针对性对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而是应该转变观念,找出新的教学方式。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在计算机课程上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案例驱动模式法,更适合现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机房授课,理论与实践都安排在机房授课,边讲边练,个别指导,这样学生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屏幕清晰,听课效果会更理想。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任务案例,同时,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样课上师生互动性才会更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紧密,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思考问题,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3 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对于大学而言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来适应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计算机软件不断地更改版本,对于教师要不断关注新的教学软件的发展,适应新的教学软件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教材也要进行更新,教材上所选的案例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专业需要,而不是任选一本计算机教材适应所有专业的学生。

2.4 充分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一般听得比较认真,而不感兴趣的课程则不爱听甚至厌堂,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我们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贴近学生专业或生活的案例入手,提高他们上课注意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认真投入到课堂实践学习中去,把每一次实践课当作完成一件作品,而不是机械地接受知识,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发挥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2.5 加强上机实践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上机操作方面一定要明确任务。任务目标要明确,可以采取案例驱动法或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具体的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一个压迫感。现在的学生有很多自控力还不够好,通过这种任务的强迫,可以迫使学生更认真地去完成作业。同时,要有专业老师在实践课上不断地巡视,给学生一个紧张感,让他们产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待上机结束后要提交作业给任课教师进行打分,待下次课时在课堂上选择学生完成好的作业进行展示,对于作业做的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问题,这样学生们存在的共性的问题可以一起解决,学生潜意识里就会认真对待上机课,而不是没有目的性地去上机。

2.6 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法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要进行考核方式的管理,笔者认为理论课固然重要,但实践课更应是考核重点,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有更好的操作空间可拓展。

首先从知识点水平看,采用传统方式笔式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点。

其次上机考试操作水平的能力测验。再次从综合能力方面看,布置和专业相关的计算机作品来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融合,提高学生作品的创新意识,通过这几个方向的加强来真正地完成该课程的考核任务。

2.7 依托校园网络化课程学习平台

现今以网络为载体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专业的教育网站资源非常丰富,利用网络学习,无疑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校园网络化课程学习平台,为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后实践提供了场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减少了教师讲授的时间,多了课堂和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应大大提倡这种自主学习方式,给学生的实践作业留下更多时间。

3、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推进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采用信息化与网络对接的形式更好地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做相结合,在教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真正能够体会到该课程对他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为大学各个专业领域学生的综合型人才培养奠定技能基础,使他们能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为社会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卫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

[2] 王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探析.科技风.2016年5月

作者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互联网+”时代下乡村旅游O2O融合发展及对策分析

试论北京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有效实现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直营型家政O2O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的跨境电商发展

绿色物流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研究

医药跨境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