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谢阗地
作者简介
谢阗地雷锋网联合创始人、总经理、资深媒体人,曾就职于《互联网周刊》、腾讯科技等媒体。2012年联合创立雷锋网,专注于智能硬件领域技术与产品方面的垂直报道。2016年,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首届“30 Under 30 Asia”(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最具潜力的30名杰出人士)榜单。
伤痕累累的智能硬件产业
6月8日,百度联盟峰会在云南大理召开,李彦宏发表了一篇《下一幕·人工智能》的主题演讲。李彦宏的发言把互联网的发展分为三幕: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具体来说,从1994年开始的PC互联网一直持续到了大约2012年,它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算是互联网的第一幕;第二幕则是从2012年开始,每个人都切实地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而智能互联网则是互联网的第四幕。
其实这种表达我从2014年开始在很多场合的演讲中都提到过。区别在于,我曾经说互联网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下一个时代是智能硬件与物联网的时代。正如李彦宏所说,移动互联网在这两年遇到了一些问题,事实上智能硬件行业在这几年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在我看来,智能硬件行业遇到的问题首先是,生产成本在有限几个环节下降幅度明显,但原因并不是技术的提升或者市场的扩大,而主要原因是竞争激烈削减利润。其次,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现在估计大家都知道了BOM定价的概念,但实际情况是必须留出BOM定价3~5倍的利润空间给渠道,当然大家都在努力学习类似乐视那种渠道—自己造血反过来补贴生产的模式—这对技术团队来说比开发产品难度更高。再次,核心技术组件的采购和生产成本走高。最后则是市场资源走向集中。拿众筹来说,当众筹走向集中资源而不是分散资源的模式时,众筹本身的意义已经失去了。所有智能硬件产品都在争夺被集中在大平台的市场资源时,智能硬件的市场竞争就变成大平台的竞争,而在大平台竞争中,智能硬件不是关键变量。
相信我所说的这些问题每个投身智能硬件行业的创业者们都感同身受,而大家的问题也是我过去半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商业资源上的较量?
目前,智能硬件还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讲,智能硬件已经从可穿戴设备延伸到了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甚至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不过我这里要说的是普遍意义上的智能硬件,比如智能手环、手表、戒指等可穿戴设备和常见的智能闹钟、智能床等设备。
目前来看,这些基于拼接已有技术组织新产品的智能硬件是一个充分竞争,甚至过度竞争的市场。据市场研究公司GFK和智东西在8月联合发布的《GfK2016年可穿戴市场半年度分析报告》,可穿戴作为物联网最先兴起的品类,全球市场容量持续扩张,预计整体销量将由2015年的0.84亿台增长至1.14亿台,涨幅为36%。智能硬件的市场太火爆了,所以到最后拼杀的并不是产品水平,而是大家的商业资源能力,谁的资源多,谁的资源便宜,谁就会胜出。
另外,经过几年的发展,资本对智能硬件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冷。据OFweek智能家居网报道,从去年9月开始,国内智能硬件创业团队A轮与B轮融资完成比不足11:1,不断有中小团队因“失血过多”退出市场,真正存活下来的企业不到10%。如同我刚刚所说,现在智能硬件领域拼杀的是商业资源能力,对于本身就着眼于资源的团队来说,可能同样的资源放在其他消费品上获得的利润会更高,而对于智能硬件行业而言,其在这方面没有竞争力。
所以在我看来,目前智能硬件创业的窗口已经结束了。一方面传统消费电子和小家电会被划入智能的品类;另一方面已经站稳的一些厂商随着管理水平上升和有效市场拓展,会有合理范围的增长,但类似创业成功的“三年十倍”这样的故事不会出现了,没有本钱的创业者要进来也没有机会了。
移动互联网在这两年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正像智能硬件遇到的问题。
BOM定价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透明化间接地使多数智能硬件的价格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变小。创业者和投资者都遭遇了什么?
用九轩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亿舟的话来说,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大多遭遇了以下几个坑:首先是硬件本身的技术及工艺难题。很多互联网团队进入硬件领域创业,缺乏硬件行业能力,对技术及工艺方面的难度缺乏有效的估计,导致产品难产,出货期一再跳票,特别是那些依靠众筹的产品。同时,由于技术壁垒不高,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其次则是缺乏供应链整合方面的能力和资源。初期出货量小缺乏规模效应导致成本高居不下,同时由于供应链瓶颈,导致出货速度跟不上市场。
定价策略失误导致传统渠道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因而缺乏推动力也是创业者面临的一个“大坑”。在互联网思维的裹挟下,很多硬件产品一味地拼价格,通过众筹平台实现了种子用户的积累,但定价较低导致后期无法通过传统渠道铺开。
此外,没有抓住普遍显性刚需,未能实现规模量级的用户积累也是创业者面临的坑。很多硬件产品都是瞎想出来的“刚需”,很多硬件产品在内容生态和产业链生态不成熟的情况下,产品提供给用户的价值宽度和价值厚度都是非常有限的,不能持续地“钩住”既有用户,必然也不能带来持续的规模放量。在硬件工具属性强的情况下,如何将用户引导至第二场景(内容或者数据的应用),保持用户的持续活跃,并反向发酵带动硬件本身的放量,这也是智能硬件创业者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对于创业者面临的坑,智能硬件领域的众多投资者则出现了“羊群效应”。这里有很多微妙的巧合,梳理线索需要太多篇幅,我直接说结论:风暴眼是小米。
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基本清晰,App和手机设备本身没有产生资本黑马的窗口。彼时,华为消费者BG的翻身之作华为Mate7刚刚发布,距离市场发酵还有半年,而离乐视提出“生态化反”还有一年。而小米呢?小米手机仍在势能高位,小米耳机和小米手环在2013年和2014年刷新了整个消费电子业的认知,“小米生态链”几乎是整个科技圈的年度话题。
资本市场上,对于刚从阿里上市套现出来的大笔热钱来说,2014年没有比小米或者小米的跟随者更好的投资标了。于是“羊群效应”出现了,多数投资者的心态都是:能投小米最好,投不了小米就投小米生态链,投不了小米生态链就投可能并入其生态链的其他智能硬件公司,再不济也要投个跟随小米模式的创业公司。
这些投资标的公司并不是现成的,在“没有公司,生造公司也要上”的资本预期下,2013年刚刚小成气候的“创客群体”被推到了创业的风口浪尖。用不太严谨的说法来总结,或许2014年资本领域的预期是:这些聪明的创客们说不定能做出下一个小米来。
而到此时此刻,当小米手机遇到行业性的增长减速,再加上美元加息、GP(General Partner)和LP(Limited Partner)一起退守的时候,小米生态链却在进一步向前发展,甚至成了“领头羊”。这时,跟在后面的羊有些抬头发现差距太大已经跟不上了;而有些还在盲目地低头赶路觅食,不管差距的大小。
“智能”的时代刚刚开始
虽然过去两年的“智能硬件”算不上是什么“巨大的颠覆”,但这个颠覆一定会来。正如深圳市永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湃杰所说:“一个行业的兴起是科技发展的方向所在,只会向前,而不可能后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也会提高,智能硬件会让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简单方便。”
从发展思维的角度来看,智能化永远是个不停进展的趋势,而关于走向智能这件事,现在全行业已经比过去几年靠谱多了。最起码,我们在关注过AlphaGo之后,不会以为给小电器加个App就是智能了。
2016年我们看到的是:技术拼接开发新产品的浪潮已经偃旗息鼓,大家也回归到了“智能”的正途上,更加关注底层的感知、识别、算法等核心技术。而这些核心技术研发也不再是几个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前端能搞定的,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等开始在智能领域崭露头角;在这些专业的学者指导下,电子世界的人工智能与原子世界的自动化技术走向了一个非常好的结合趋势。
所以,我认为智能硬件的上一波浪潮结束了,创业窗口也关闭了。而紧接的是,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下一波新浪潮开始了。的确,在智能硬件的上一波浪潮中,有很多优秀的产品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不过我们同样也有理由相信,在即将爆发的人工智能时代,符合商业常识和逻辑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样也会脱颖而出。
为什么人工智能是智能硬件的下一波浪潮?
与上一波“智能硬件”不一样,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门槛很高。当然,也不排除和智能硬件玩法一样的创业公司早就盯上了“机器人”,把一些外观特别的平板电脑称之为机器人。不过在我看来,这些类平板电脑的机器人最终会陷入市场资源竞争的泥潭中一蹶不振,而真正的机器人公司不会受到市场资源波动的影响,因为客观的技术门槛以及人才门槛会使得这些真正的机器人公司始终处于定价权的尖端。
技术门槛与人才门槛难以企及,使得富集资源的平台必须与这些公司形成共生的生态。而不是以往智能硬件时代的“食物链模式”。至少在客观状态上,这样的产业模式指向的是数个资深玩家的各具特色,而不是某个产业派系一家独大。引用上文的羊群比喻,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启蒙的2016年,并没有“领头羊”的出现,而是若干有潜力的地块分布着不同种类的羊,吃着不同的草。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热钱想投就投得进的领域。因为技术成本和人才成本太高,要投机地把股份商品化,或者技术产品金融化,都是得不偿失的,何况现在对资本机构来说是个颇不舒服的下行波段。
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是智能硬件领域中相对健康的长期浪潮。这个领域可能很难在一两年杀出一统天下的黑马公司,但智能化的未来—李彦宏所说的“互联网第三幕”,终于有可能看到黎明的曙光了。接下来,目前已经站稳的“智能硬件”们会继续下去,但或许不会有超出常识的增长,也不会有新的创业机会。我相信小米手环的销量还会继续增长, 但如果有创业者站出来扬言表示,要做一个手环超过华米科技,估计大家都不太可能会相信了吧?
很多智能单品其实并不智能,在使用上反而给用户添堵。
除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VR/AR也堪称是下一个风口。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将是智能硬件领域中相对健康的长期浪潮
近年来,小米生态链不仅成了科技圈的火热话题,也成了资本的香饽饽。
火爆的市场和繁多的种类使得智能硬件成了各厂商在商业资源上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