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平等化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因为智障学生身心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若使用传统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开展相关工作难以获得显著的效果。因此,要积极寻求能够满足智障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对学生自理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对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的生活化教学措施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在接受系统科学的生活化教学之后能够掌握更多的生存方式,提升自我的社会生存能力。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培智学校数量超过了500所,收纳的智障学生数量超过10万人次,专门开展相关教育。和普通儿童相比较,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培智学校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具有显著的特征。智障学生接受教育能力相对较低,缺乏积极主动使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个别特殊教育学校依然将考试成绩当成唯一的衡量标准,只注重到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灌输,导致教学效率逐渐降低。怎样让智障学生在有限的学校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生活化教学工作。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提升智障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进行教学生活化工作中,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实用性、综合性特征让智障学生更加容易达到培养目标,并且让他们在获取需要的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我分析、沟通、管理、合作的能力。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同时选派两名学生来尝试洗衣服,其中一名同学负责烧水、浸泡,另一名同学则负责洗衣服和晾衣服,经常引导学生参与到这种训练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其综合技能,还能够保证其协调和沟通能力也得到提升。
2.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智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并且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实践,建立起积极科学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观,养成尊重他人、负责任的品德。因为学生驾驭生活能力的不断提升,也让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提升,智障学生在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中展现出自我所具有的人生价值。
3.提升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学生进入到学校接受学习之后,其社会交往以及实践能力也开始突破家庭的限制,并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掌握与他人沟通与协作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这种生活化的学习方式,智障学生还能够进行简单的劳作,独立完成相关工作,提升自我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设置专门的生活化课程。要想让智障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社会生存和生活自理技能,特殊教育学校要能够设立相应的生活化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在接受培训之后学习到更多的生活技能,提升家庭生活、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转变成能够自食其力的个体成员。生活化课程的设置程度要能够结合各种影响因素来进行,根据其残障程度、年龄来进行,保证教学内容达到合理科学的预期效果。例如对年龄偏小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生活常识或者生活自理课程,包括水果辨认、衣服穿戴等;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生活数学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初步的计算能力、数学处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要设置相应的生活语文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就能够让学生明确日常生活要点,为他们步入到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知识。首先,课堂环境作为智障学生生活化学习的主要资源,教师要能够做好合理的开发以及利用工作,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能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中引用各种生活资源,利用情景教学法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创作,以满足阶段性教学目标的需求。
其次,教师还要保证教学的丰富性和多彩性,特别是针对智障学生而言,因为他们智力欠缺,导致其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低。若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可能会让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偏低,教师要能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不同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有效的生活经验。
3.发挥课外活动的优势。教师引导智障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并且设计出满足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活动,积极对学生的生存技能加以锻炼,保证课外活动成为生活化教学的延伸,例如可以在校园建立不同的活动角,结合学生的残障程度、年级来对不同活动进行设定,让他们在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特殊教育环境下的教和学逐渐成为智障学生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真诚的帮助和关心让学生加深对学校的信任力度,保证生活化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积极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永登县特殊教育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