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有一种艺术家永远鄙视流行艺术,他永远自我的心灵吟唱,不去理会众人的需求。他为艺术而艺术,为自我的灵魂而写作。舒曼的音乐正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纯粹表露。”——《舒曼》
罗伯特·舒曼(1810—1856), 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是浪漫派精神的化身,他的作品集中反映了浪漫主义乐派的特质。舒曼的音乐创作继承和发展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优良传统,同时在艺术风格上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后人评价他为:具有渊博文学修养、高尚艺术情操、富于幻想的卓越音乐诗人。
1840年被称为舒曼的“歌曲之年”。是年舒曼的作品有138首之多,创作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上,其中最重要的声乐作品大部分都是在这一年中创作的,包括用海涅的诗谱写的《歌曲集》和《诗人之恋》,用歌德、拜伦等人的诗谱写的《桃金娘歌曲集》等。歌曲内容含蓄,钢琴部分的情感衬托和相对独立化尤具特色。本文以宏观的视角着重对舒曼这一年创作的艺术歌曲进行概括和总结,试图更加准确全面地再现舒曼“歌曲之年”的作品全貌。并从纵观的角度对舒曼“歌曲之年”的作品选词,心理活动及钢琴伴奏方面进行举例分析,以总结出其风格特点,以便使歌唱与其音乐风格能够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较好地解释舒曼的音乐思想。
二、“歌曲之年”主要的作品概况
1840年,舒曼和克拉拉·维克(德国著名钢琴家)通过法律手段摆脱了弗里德里希·维克(克拉拉的父亲)的束缚,期待以久的爱情终于获得了胜利,舒曼也结束了他一生中最动荡不安的年代,心里洋溢的快乐激发了舒曼的创作灵感,舒曼感到运用艺术歌曲这一较新颖的音乐形式更能抒发他此刻的喜悦之情,也正是从这时起,舒曼进入了他艺术歌曲创作的高峰阶段。
2月,舒曼完成了他在“歌曲之年”的第一首艺术歌曲《愚人的终曲》Op.127之五,是根据莎士比亚戏剧《第十二夜》翻译过来,并受到朋友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启发而写下的一首节庆曲,歌曲旋律优美、流畅。第二首歌曲《伯沙撒》,讲述的是圣经中巴比伦国王以及王宫宫墙上出现的警告语的故事。
舒曼习惯集中谱写一位诗人的作品,并常以连篇歌曲的形式收集起来。他在“歌曲之年”的第一套歌曲集《连篇歌曲》Op.24就是从海涅《歌之卷》中选取的九首抒情诗编辑成的,其中歌曲集的最后一首歌曲《用桃金娘和玫瑰花》是为歌曲集《桃金娘》Op.25写的跋;《桃金娘》是舒曼在“歌曲之年”创作的优秀声乐套曲之一,收集了26首歌曲,在调性上有一定的联系,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桃金娘》的第一首歌曲《献词》选自吕克特的诗歌,曲风热情洋溢、意气缠绵,通篇都是爱的颂词。第三首《核桃树》源自莫里森的诗歌,歌曲表现了一位少女幽幽地诉说白天和黑夜都太长,期待明天新郎到来的时刻。《结束》作为《桃金娘》的最后歌曲,无论从歌名到作品的内涵都非常适合作为这套歌曲集的结束,歌曲的起始和弦是第一首歌曲《献词》的第一个和弦,显然,作曲家以极大的热忱得到了歌曲集首尾呼应的效果。在歌曲集中,舒曼还采用了由格哈德根据本斯的抒情诗,以及歌德、拜伦和穆尔的诗歌。
5月,舒曼创作了他一生中两部伟大的声乐套曲《连篇歌曲》Op.39和《诗人之恋》Op.48。《连篇歌曲》Op.39全部源自艾申道尔夫的诗歌,12首歌曲都以爱情生活为主题,充满了浪漫、委婉、伤感的情调;《诗人之恋》Op.48是舒曼根据海涅《抒情的间奏》中的16首创作的声乐套曲,描写了一位诗人从对纯真爱情的憧憬、失去恋情的痛苦,到最终觉醒的思想变化过程,舒曼成功地运用音乐语言挖掘出诗歌中深层的含义加入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艺术形象。
1840年对于舒曼来说的确是一个丰收之年。在《诗人之恋》之后,7月,舒曼又创作了另一部伟大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Op.42,他撷取的是夏米索的连篇诗。正如标题所示,它描绘了一位普通妇女从初恋、结婚、初为人母到最终失去丈夫悲欢离合的人生历程。舒曼擅长描写女人的情感,对女性的内心世界非常了解,在这里,他成功地在短短的八首歌中绽放了这束女性一生的美丽花朵。
“歌曲之年”的最后一些歌曲是从《诗六首》Op.36 开始的,8月中到10月末,舒曼陆续地创作了《诗三首》Op.30、《浪漫曲与叙事曲》之一Op.45、之二Op.49以及《歌咏四首》Op.142等艺术歌曲。接下来,舒曼又按照一定的调性模进关系为克尔纳《诗歌十二首》谱曲,歌曲集充满着愉快、轻松、幻想的音调。声乐套曲《爱之春》Op.37节选了吕克特《爱情青春诗歌》里的诗,是舒曼“歌曲之年”呈现给世人的最后一件音乐礼物。
充沛的情感使舒曼充满了无限生命力与创造力,他在“歌曲之年”里除了创作大量爱情题材的歌曲外,还创作了一些其它题材的歌曲,大大丰富了他“歌曲之年”的创作内容。1841年管弦乐和室内乐唤起了舒曼的全部注意力,他对艺术歌曲的创作热情骤然下降,直至1848年舒曼只是偶尔创作一两首艺术歌曲,但舒曼此时的创作质量已大为逊色。
三、“歌曲之年”的创作特点
舒曼继承和发展了舒伯特的传统,又有着鲜明的音乐风格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歌曲之年”的舒曼已形成了其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这一年的作品也足以代表他一生歌曲的创作风格。纵观舒曼“歌曲之年”的艺术歌曲创作,大致具有以下的特点:
1.严格、考究、精心的选词。舒曼在选词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他从不对信手拈来的诗歌随便加以谱曲,而是精心考究所选的诗词充满诗意、幻想的诗人气质,比舒伯特的要求更高。选用了海涅、歌德、吕克特、夏米索等诸多诗人的作品。他们狂热激情、怀古情调、悠远感伤、神秘幻想的特征与舒曼的音乐风格相得益彰,但在这些作家中,舒曼最喜欢的还是海涅的诗歌,他一生中最佳的艺术歌曲几乎都是从海涅的诗中得到的灵感。例如:《连篇歌曲》Op.24、《诗人之恋》Op.48,等等。海涅的诗歌对人类的情感体会深刻而直接,抒情中有充满着浪漫主义热情,同时在这种热情中,又常常伴有讽刺的微笑和巧妙的揭露,舒曼客观地接受了海涅对现实的批判与政治讽刺的成分,采用了诗境中的情感因素,加入了自身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梦一般的幻想色彩。此时,海涅的诗歌完全变成了舒曼式的诗歌了,而这也正是舒曼为自己建筑的音乐天堂。
2.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浪漫主义乐坛是一个各类艺术相互亲近、相互混合、联系较为密切的时期。舒伯特为世人开创的抒情性、诗意般的艺术歌曲,成为了舒曼及其后人学习的典范。对舒曼来说,音乐的本质必须是充满“诗意化”的,他会根据歌词中的内容、情绪、音节、语调的起伏,用音乐语言准确而细腻地传达出歌词中描写的意境,创造出一种充满诗意的音乐画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诗歌的语言性,舒曼创造了独特的赋予朗诵性的歌唱旋律。例如:声乐套曲《浪漫曲与叙事曲》之二Op.49中的《两个掷弹兵》的朗诵式的音调,就充分表现了其富于语言化的艺术风格。
有时为了使音乐旋律进行方便,舒曼还会改动歌词,他会根据自己对诗歌与音乐独特的理解来勾绘出一幅想象的画面,如制作工艺品般精雕细琢地进行创作,舒曼认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诗歌的意境与他的音乐完美结合起来。诗是舒曼艺术歌曲发展的中心,钢琴伴奏与歌唱声部共同地描绘了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由此,与其说是文字赋予了音乐具体的思想空间,倒不如说是舒曼促成了艺术歌曲整体的高度生命力。
3.内心世界的真实表露。舒曼擅长以真诚的艺术家的洞察力来描绘人的内心世界,这使他的歌曲比舒伯特的歌曲更侧重对心里状态的表现。遗传了母亲内向而敏感的天性使他在为自己挑选歌词时,更重视反映纯粹内心世界感受的诗歌。舒曼认为:有丰富思想内涵的诗歌与他的音乐在获得良好的融合后,才能创作出真实反映内心世界的歌曲。
纵观舒曼在“歌曲之年”的作品,他很少要求恢弘的气势、戏剧性的情节,但一定要有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对生活的真实体会。敏感的天性也使他竭力用自己的幻想粉饰存在的缺陷,用音乐的语言把理想的世界和现实的丑陋对立起来。其最杰出的例子就是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舒曼运用生动的音乐旋律真实地触探了诗人心中言犹未尽的痛苦心情,也为整部套曲增加了一抹忧伤的情调。
舒曼很善于用音乐的语言挖掘诗歌中人物内在的思想情绪变化,创作手法既细腻又丰富。也许舒曼的表达方式并不那样地大胆、外露,但永远是深刻而内省的,甚至带有一点神经质,这也使他的音乐更倾向于情绪化的音乐表现。
4.对钢琴伴奏的丰富与发展。众所周知,舒曼强调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他将钢琴伴奏与歌唱的关系密切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在舒曼的艺术歌曲中,歌声与钢琴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歌声无法舍弃伴奏而单独歌唱。他善于巧妙地将钢琴伴奏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揭示出诗歌中钢琴伴奏的旋律与歌声的旋律相互交叠、互相补充,善于用歌唱表达出诗歌内涵的同时,更能巧妙地将钢琴伴奏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并与歌唱共同揭示出诗歌中尚未表达完的思想情结。西方音乐人甚至这样评论舒曼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他的钢琴伴奏就像是最具有声乐线条的钢琴曲一样。
四、结论
舒曼是19世纪浪漫主义杰出的艺术歌曲大师,是世界音乐史上一座不可忽视的丰碑。纵观“歌曲之年”,舒曼敏捷的创作能力与浪漫主义的诗意、想象力完美地结为一体。他没有舒伯特那种慷慨大方的个性和易于外露的感情,却有着沁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他来说,音乐是其灵魂的真实表现。掌握舒曼“歌曲之年”的创作特点是每一个歌唱者重要的契机,人人都有自己对其作品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但是不论怎样,都应把握舒曼“歌曲之年”诗意朦胧、充满幻想的音乐风格,这正是舒曼音乐世界的灵魂支柱。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栏责任编辑 刘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