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红树林湿地保护区一角(李冰/摄)小住澳大利亚悉尼探亲度假,到处走走看看,去了解那些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有种补课的感觉。印象最深的,当属游览红树林湿地园区所补的生态课。
在悉尼市区,有一处十分原生态的红树林湿地园区。记得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袭击了周边10多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20多万。而一个距离海岸仅几十米远、共百余户人家的印度小渔村,却侥幸躲过一劫。所托的福,就是沿岸一片茂密的红树林。而此处悉尼的红树林,其扮演的角色,又有何奥妙呢?进入园区后,我一路观赏连绵成片的灌木,一路阅读园区内的宣传图片文字,有了一种补课之后的豁然开朗。
请随我一起“上课”:“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滩涂,红树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丰富、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凋落的枝叶,通过食物链转换,滋养了各式各样海洋小生物。而小生物的滋长,又吸引着浅海鱼群在红树林带的出没。”继续补课:“在红树林水域有多种浮游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觅食、栖息、繁殖的场所。”
生命的环环相扣,景观的入情入理固然使人赞叹,让我最为心生感慨的是,这片位于霍姆布什海湾地带,于今勃发出大自然原始生命力的滩涂湿地,其实历经了戏剧性的变迁。
20世纪40年代,在悉尼城市化进程中,曾使这里的大片湿地堆积各种垃圾。1972年,澳大利亚成为第一批签署《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国家之一,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之后,重新规划城市建设,悉心抢救修复湿地。通过栽种树木、河道的清淤、潮汐交换的再引入,终于使湿地重焕生机。如今,这片红树林湿地成了城市的“肾”和“肺”,净化着水质、净化着空气,成了各种鱼类、贝类,各种昆虫水鸟的伊甸园。人们漫步灌木丛中小径,看着水禽踟蹰,尽享大自然惠赐的惬意!
如何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保护爱护好自然环境?二者的平衡,始终考验着管理者的水平,检验着市民的素质。
其实,悉尼市区的这片湿地十分“袖珍”,才65公顷。它包括42公顷的红树林,8公顷的盐沼泽,10公顷的水鸟保护区。但它列入了澳大利亚重要湿地名录,受到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立法保护,受到民间组织、志愿者乃至普通百姓的精心呵护。
园区常常接纳志愿者前来参与各种工作,大至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小至穿着长筒水靴,在沼泽地里拔除杂草。园区还致力于环保宣传教育,前述的信息,便是我从各种供游客阅读的宣传资料中了解到的。我还不止一次遇到一队队小学生,由老师们带领着,到园区上自然课,实地辨认各种动植物。因为澳大利亚国家规定,中、小学学生每年要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教育中心活动一至两个星期。
在悉尼这片红树林湿地园区,我感受到人们对大自然、对野生动植物的热爱,也补上了一堂印象深刻的生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