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之中,最熟悉的要数荔枝。从小在南方的大城市长大,很少有机会亲身感受到水果收成,但荔枝却是个例外。伯父在从化开工厂,工厂后面就是一小片荔枝林。荔枝树不高,每逢收获的季节,红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像绿色罗裳上的红色玛瑙坠子。市场上买的荔枝,可能因为放得时间长了,所以荔枝壳经常会有点发黑,或者颜色暗沉。而在树上新鲜的荔枝,就娇艳动人得多。
一直觉得,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果总是特别性感。香气浓郁,个性鲜明,而且往往都会有特别的果香,勾魂摄魄,让人欲罢不能。其中,又以荔枝最为诱人。当那红色的果皮被轻轻剥开,露出那洁白晶莹的果肉的时候,正是宋徽宗笔下的“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既冰清玉洁,又圆润水灵的质感,恰如玉质冰肌的绝代佳人,怎么不令人怦然心动?
荔枝的品种很多,从化增城一带最常见的,要数桂味和糯米糍。桂味的果皮浅红色,虽然核比较大,但是果肉爽口而清甜,还有淡淡的桂花的香味。糯米糍的果皮稍微鲜艳一点, 肉厚多汁,浓甜如蜜,关键是核儿超级细小,一口一个,满满都是果肉,满满都是幸福的感觉。
荔枝的吃法有很多,我最喜欢的, 是简单质朴的“冰镇”荔枝。新鲜采集回来的荔枝,立刻放到冰水中泡一下,然后马上剥皮来吃。炎炎夏日,啖啖清甜可口的冰镇荔枝,那是属于岭南夏季的美味记忆。
荔枝素有岭南果王之称,不过由于甜味太浓,除了制作各种甜品和饮品之外,用来烹调其他菜式的空间有限。还好,与“荔枝”结缘共生的“荔枝菌”,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遗憾。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夏至时节、荔枝成熟结果之时段,荔枝菌在荔枝林潮湿的白蚁窝上,经过高温多雨、骤出太阳骤降大雨的催谷,迅速生长起来。荔枝菌的独特,不仅在于其与荔枝之间的奇妙关系,更在于其不能人工培植,只能是野生的“执着”个性。
在广州附近的萝岗、增城、新滘等荔枝园密集的地方,也盛产荔枝菌。采集荔枝菌,一般都是“懂行”的人。因为荔枝菌大多在午夜生长,熟悉地形的当地农民会在白天预先做好记号,天还没亮,就“寻向所志”,挖掘最新鲜的荔枝菌。
以前认识一位在新滘开酒楼的朋友,对荔枝菌的特性了如指掌。每年荔枝菌出现的季节, 为了搜集“第一手”的荔枝菌,总是清晨便出发,直接去到荔枝园中搜货。那位朋友还告诉我,荔枝菌也是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好的荔枝菌,菌伞必须还没开,因为一开,鲜味就会散。要直身,够硬度,才是最鲜甜的。由于等级分明,所以,为了品尝荔枝菌最好的味道,一定要抢清晨的一手新鲜货,而一般如果到了市场上卖的,已经很难找到等级高的荔枝菌了。
除了采集难, 荔枝菌的保鲜一样难。荔枝菌采摘回来之后,即使是低温保存,也要讲个“快”字,因为荔枝菌最多只能保存2-3日,而且鲜味一日比一日递减。偏偏荔枝菌又极具个性,阳光雨露泥土质量,只要稍有一样不合心意就会懒得生长出来,产量也会锐减。于是乎,荔枝菌的价格也会随着供求关系而变化。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古人笔下“东家之女”的美丽告诉我们,真正天生丽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便足以倾国倾城。美女如此,美食也一样。对于同样“天生丽质”的荔枝菌,就是用最简单清淡的烹调方法,也能让其清甜美味完美展现。
清蒸与清烫是展现荔枝菌独到美味的绝佳方式。先用清水洗净,轻轻刷去荔枝菌身上的尘土与泥土,稍微用少量盐与鸡粉调味,然后隔水清蒸5、6分钟,不需要再下任何味精或酱油,直接吃就能品尝到荔枝菌独特的香气。除了原汁原味的清蒸之外,只要在不破坏荔枝菌本身鲜美的前提下,配上同样以清甜、鲜味为主的肉类或海鲜,同样可以让荔枝菌的美味相得益彰。于是乎,鲜味的鸡汤与清甜的猪肉成为了荔枝菌最常见的配搭。鸡汤和鲜肉不仅本身肉味清甜,还能够很好地锁住荔枝菌的鲜味,纯朴的鲜肉质感中,透出荔枝菌带来的清新泥土气息。两种鲜味碰撞,立刻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常回忆起,家乡荔枝红了的夏天。有鸡汤丝瓜浸荔枝菌,有冰镇糯米糍荔枝的夏天。
荔枝收成的季节,是岭南地区居民最有‘食神’的时候。
张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