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小米,苹果也在今年遭遇了iPhone销量下滑的危机。而除了“聚光灯”经常照射的部分厂商,还有很多声量本就一般的新星手机厂商纷纷在这两年销声匿迹。
红利散尽,后发优势不复存在
2011年10月5日,提姆·库克首次登上了苹果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库比提诺总部的发布会舞台,带来了iPhone 4S。随后,乔布斯去世。而就在50天前的8月16日,深色T恤搭配蓝色牛仔裤装扮的雷军,已经在首场小米手机发布会的舞台上大呼“为发烧而生”。
如今看来,这一天更像是中国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自小米之后,中国涌现出了小辣椒和大可乐等多个新兴手机品牌,很多传统手机厂商也纷纷包装了自己的互联网品牌,还有人宣称自己被智能手机行业“选中了”。与此同时,一场场声势浩大的手机发布会开始出现,并想方设法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疯狂刷屏。
回顾这些年的国产手机厂商发布会,“秒杀iPhone”已经成为必备台词。iPhone的经典双面玻璃的三明治结构、机身配色、圆角矩形的图标,乃至三星的大屏幕策略,纷纷被搬上了国产手机的发布会现场。好的方面是大家都开始注重设计,强调用户体验,但坏的方面是国产手机们都没有走出苹果与三星产品的影子,自引潮流实现差异化突围。更严重的是,随着智能手机形态的愈发成熟,加之新的行业技术壁垒出现,苹果和三星等领头企业的“大招”开始减少—刚刚吃透iPhone和三星手机的国产厂商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能“借鉴”的了。因此,当我们看到iPhone变得有些无味之时,只有三星能祭出曲面屏带一波节奏。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多年的野蛮生长,其实一定程度上得归功于苹果和三星等厂商带动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发展,国产厂商分享了技术革命所释放的巨大红利。然而时至今日,这种红利已经消失殆尽,坐享其成、享受后发优势多年的国产厂商们开始有些不适应了。
不久前,“苹果的老对手乐视”在发布会上接连列举了苹果的“七宗罪”,甚至抢在iPhone之前消灭了3.5mm耳机接口。可是几个月后,乐视这个让人“窒息”的CDLA接口并未在江湖中掀起多大波澜,反而有好事者称:以前大家是看发布会抄iPhone,现在大家是听传言抄iPhone。
千方百计卖手机
一方面是产品创新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是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摊子已经铺大的手机厂商们不得不想出更多的市场策略来卖手机。
发布会是手机厂商的一种重要吸睛方式,尤其是在生意不好做的情况下,发布会场面一定要搞得盛大隆重。场地方面,国家会议中心和水立方是首选,798艺术区自然是文艺风格的最爱。邀请嘉宾时,好声音导师可以撑场面,独立音乐人则可以彰显品牌个性,范冰冰、王凯和TFBOYS等则是很好的代言人选。当然啦,一场耗资几百万元人民币的手机新品发布会,全网视频直播自然是少不了的了。若是话题热度还不够,不妨再找个厂商玩撕逼。比如,你这Home键是抄袭了我的创意。总之,全都是套路。
出征海外,寻找下一个蓝海市场是很多国产厂商的又一选择。这两年,小米、一加和魅族等厂商,纷纷涉足换机潮还未结束的印度市场。小米还专门针对印度市场推出了“特供机”小米4i,CEO雷军也因在印度发布会上的一句“Are You OK”成为了B站红人。而魅族则表示,后续会选择在印度建厂,并完善销售和售后网络。
生意难做,互联网手机所热衷的线上渠道威力也大不如前。眼看着OPPO和vivo等厂商在线下闷声发大财,小米之家和魅族专卖店的数量也在这两年疯狂增长。今年年初的消息显示,小米计划今年让线下渠道的销量翻番,销售5 800万部智能机,“小米之家”商店的数量也将从20家增加到50家。魅族则更为夸张,去年线下专卖店数量便达到了2 000家,销售网点1.5万多个。同时,为解决被诟病多时的期货问题,雷军最近还在内部邮件中表态,将亲自负责供应链,将更多的抢购转化为销量。
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当摊子铺得更大之后要回头则变得很难,大家只能硬着头皮上—使出浑身解数卖出更多手机,围绕手机进行横向拓展。也正是因为此,小米做成了百货公司,各个城市也出现了满大街的手机专卖店。不过,并非每个厂商都有这份幸运能够在市场饱和之后活下来—智能手机潮退之后,我们发现有人已经死在沙滩上。前文提到的小辣椒、大可乐和唯朵等,如今早已没了踪影。就在本文截稿之时,网上又传出“IUNI手机裁员60%,仅剩几十人,将放弃国内市场”的消息。
新机会,抓得住么?
事实上,在智能手机日渐成熟之后,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新机会。AR和VR技术,以及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都被誉为是整个科技行业的下一个爆点。在国外,有关上述几个领域的研究已经是如火如荼,消费级产品已经在逐步落地。
今年的3月底,Facebook旗下的VR头盔Oculus Rift宣布正式发售。两年前,Facebook曾斥资2 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创业厂商Oculus。马克·扎克伯格在今年Facebook的F8 开发者大会上承诺:“十年后,VR头盔不再像现在看起来如此滑稽,外形将和日常佩戴的眼镜无异。”而在AR方面,微软的黑科技HoloLens也已经箭在弦上,虽然实际体验并没有宣传视频中那么炫酷,但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可用水平。至于自动驾驶,则是更热门的话题。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测试了多年。而特斯拉汽车通过ACC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系统等各种功能的协同配合,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动驾驶能力。
对应到国内,对于新领域的探索似乎就要慢了一拍。直到今年3月,小米才宣布将在2016年筹建小米探索实验室,进军VR和机器人领域,华为的VR眼镜—荣耀VR也才刚刚出炉。锤子科技虽然在去年就开始低调布局VR,但至今没有任何产品落地的迹象。而对于目前国内已有的VR产品,仅是简单的VR眼镜—谈不上良好的用户体验。而要是说到智能汽车,乐视虽然有较高的声量,但离产品可以上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没有了成功范本,没有了成熟产业链背书,大家的步伐似乎都有些蹒跚。起步晚,进展慢,是国内手机厂商面临新机会所出现的共同问题,大家仍然更乐于“后发制人”。
“生态”究竟有多靠谱
和大部分国外公司不同,中国企业总喜欢把“生态”和“闭环”这些词挂在嘴边。国外的互联网巨头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并愿意专注于此。而国内厂商似乎一直被焦虑症和不安全感所困扰,都更乐于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全能战士。
而具体到智能手机领域,各厂商总希望将自己的所有业务变了法子地往手机上搬。随之而来的,则是“手机硬件不赚钱”和“硬件贴钱卖”等营销噱头。最喜欢谈生态的,莫过于乐视。每次发布会乐视必聊“生态化反”,让人听得云里雾里。通俗地讲,所谓的“生态化反”主要是将乐视旗下的电影、音乐、体育和易到用车等资源整合进其手机系统EUI当中,打破APP之间的信息隔阂,也让乐视超级手机成为其流量入口。
其实,类似的事情小米和魅族等厂商也在做。不光是APP和服务,通过小米手机和MIUI,小米还发展出了小米电视、空气净化器和血压计等一系列生态链上的硬件产品。魅族虽然没有自己投资或生产类似产品,但也和诸多互联网服务和智能硬件合作,尝试建立自己的生态圈。
然而,无论是生态圈还是闭环,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盈利。乐视已经在开始尝试用会员费补贴手机价格,而小米则开始在MIUI当中植入广告。当众“米粉”还在吐槽一直喜爱的MIUI变成ADUI之时,小米却上线了“小米营销”业务,号称“一亿小米用户正在寻找你”。有传言称,尽管雷军曾表示对IPO兴趣不大,但这两年来自公司内部和股东的压力,让小米的IPO不得不提上日程,而MIUI中的广告或正在增加小米的盈利能力,为IPO铺路。只是,说好的“生态”,最后却变成了“广告”。
我已经认识到iPhone 的售价过高,之后我们将会把 iPhone 的售价下调到大家力所能及的水平。—苹果CEO Tim Cook
结束语
小米真的不行了吗?目前来看,这样的言论还有些危言耸听,只是几经野蛮生长的小米,已经很难再带给我们惊喜。与此同时,小米的“友商”们,目前也同样陷入了“忧伤”之中。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也只有能迈过这个坎儿的,才能引领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