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新宠:300 毫米火箭弹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170毫米口径“主体炮”和240毫米口径火箭炮一直是朝鲜炮兵威慑韩国的主要兵器。但这两件兵器射程约60至70千米,只能在军事分界线以北部分区域部署时才能攻击首尔。尤其是170毫米“主体炮”射击准备时间长、射速慢,已不适应现代战争。
首次公开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改变了这一局面,成为了这次阅兵的亮点。外界最先认识到新型远程火箭炮的存在是在2013年。当年5月18日,韩军方称朝鲜发射了4枚最大射程在120千米以上的短程地对地导弹。之后,在分析弹道、射速与发射车辆外形后,韩美认为朝鲜所发射的其实是大口径火箭弹。 此后,朝鲜又进行了多次远程火箭炮试射,最大射程达到了约200千米,说明朝鲜很可能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固体推进剂技术。韩国军方把这种火箭炮命名为KN-09,朝鲜则称其“超精密战术火箭”。
阅兵中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是一种类似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的系统,可能采用了模块化装填设计,具有较高的水平。KN-09的定向管前盖造型独特,尾部发火机构比较简单,且火箭弹喷管外露,说明这是设计师基于本国工业水平开发的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今,KN-09至少已试射了30多发。结合阅兵中KN-09的状态看,这种武器应该已经服役。整个首尔都市圈,首尔以南的韩军指挥所鸡龙台、平泽、乌山等军事基地都在它的打击范围内。即使部署在后方阵地,KN-09也能够攻击首尔,这将极大地增加朝鲜炮兵的战术灵活性和韩美反炮兵作战的难度。由于射程和KN-02型战术导弹有部分重合,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可以和KN-02在打击精度与火力密度上形成互补。
朝鲜的弹道导弹家族以朝鲜语“火星”命名,其英文音译多为“Hwasong”,我国媒体则据此演绎出“黄松”、“华城”等多种叫法。阅兵中朝鲜展示了完整的弹道导弹序列。其中火星-6与火星-7是现役装备中的主力。
火星-6导弹由朝鲜第一种弹道导弹火星-5改良而来。火星-5的原型则是型“飞毛腿”B导弹,它在携带1吨重弹头时射程约300千米。为了达到攻击韩国全境的要求,朝鲜工程师在80年代末把弹头由约1吨降至770千克,改用更轻的不锈钢材料弹体并改进惯性制导机构,研制成功了射程500千米的火星-6导弹。这种改进思路与 “飞毛腿”C相似,故火星-6仍被冠以“飞毛腿”C的西方代号。据估计,朝鲜到20世纪末共生产了约600至1 000枚火星-5/6型导弹。其中约300至500枚卖给了外国客户。
对热心于研究编制的人来说,被称为“芦洞-1”的近中程导弹的出现是一个惊喜,因为其中一辆发射车上带有写着“金正日视察过的火星7号发射车”字样的红色牌子,第一次让外界得知了这型导弹的官方称谓。火星-7导弹项目在90年代初被外界发现,并以其被发现的地点“芦洞”命名,我国媒体也将其译为“劳动-1”导弹。
90年代初时有不少分析家认为火星-7的动力是由4台用于“飞毛腿”导弹的9D21发动机并联而来。几年后外界才确认火星-7导弹其实只有一台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或由9D21发动机放大设计而来,其推力是9D21发动机的两倍,达到了约27吨。该发动机不但被用于火星-7,还在日后成为朝鲜多级火箭的动力基础。火星-7导弹射程约1 500千米,弹头重量约750千克,可以攻击包括美国驻冲绳基地的大部分日本地区。和火星-5/6不同,火星-7采用可分离的再入弹头,减小了雷达回波,增加了突防概率。据韩国情报部门估测,朝鲜战略火箭军拥有至少200枚火星-7。
朝鲜非常重视坑道与地下掩体的建设。根据曾服役于导弹部队的脱北者的描述,他所在的部队在接收导弹之前的几年,就已经建好了规模庞大的地下坑道。这些部队平时藏匿于这些设施中,战时发射车辆从坑道口冲刺到预设阵地,进行起竖与发射。为了提高射程,火星-7采用了轻质铝合金弹体,受力能力较弱。在平躺状态下的加注与加注满后的运输都可能损害弹体结构,很可能需要竖起后才能进行加注,增加了在预设阵地进行技术准备的时间。而采用钢制弹体的火星-5/6导弹则可在坑道内以平躺状态完成加注。2014年是朝韩关系较紧张的一年,朝鲜在当年2月至7月发射了包括Luna-M(北约称蛙-7)和300毫米远程火箭炮在内的250多枚火箭弹与弹道导弹,其中至少有7枚火星-5/6和2枚火星-7。
和火星-7 一样首次被确定正式称谓的还有被外界称为“舞水端”或“芦洞-2”的导弹系统。从铭牌上看,它的官方名为“火星-10”。这是火星-10第4次受阅。因其外形与苏联R-27型潜射导弹相似,外界曾一度认为火星-10的设计源自R-27,并称朝鲜“银河-3”火箭第二子级便是源于火星-10。众所周知,R-27潜射导弹采用了军用液体推进剂中比冲最高的四氧化二氮(N2O4)/偏二甲肼(UDMH)推进剂,使导弹有着很高的投掷能力。一旦朝鲜掌握这种推进技术,将极大地提高朝鲜导弹的性能,甚至可将其用于地下井发射的小型洲际导弹。
但通过2012年以来陆续出现的银河-3火箭高清图像可知,其二子级的氧化剂与燃料的有效容积比和采用红烟硝酸/煤油推进剂的飞毛腿导弹几乎一致,远高于N2O4/UDMH推进剂的容积比。经过估算可发现银河-3二子级的发动机比冲和推力也与“飞毛腿”导弹类似。可以确定,银河-3二子级源自一台“飞毛腿”发动机,并未使用N2O4 /UDMH推进剂或任何R-27导弹的动力技术。
最后,从操作要求的角度来分析,火星-10也难以采用N2O4 /UDMH推进剂。作为机动式导弹,火星-10至少要具有能够实施户外发射的能力。但N2O4的熔点与沸点分别是-11℃与21℃,不符合导弹的户外使用要求。世界上也尚不存在用N2O4做氧化剂的机动式液体燃料导弹。苏联只将N2O4燃料用于地下井发射的导弹和潜射导弹,因为这两种发射方式可以保证液体燃料处于安全的温度范围内。目前火星-10还尚未进行过任何形式的试射,也不太可能使用R-27的发动机技术。
火星 -13 的新装
同样的不确定性还存在于火星-13 (西方称KN-08)远程导弹上。这种导弹在经过重新设计后第三次接受了检阅。与老火星-13模型相比,新火星-13的第一级火箭更长,第二级火箭上端变成了锥筒体。布置有4个分离用加速火箭的三子级非常小,不仔细看会让人误以为是弹头的一部分。笔者不禁猜测,第三级火箭或许更像是一种上面级,在与第二级分离后,这个上面级不但能够提供一定的推力并修正弹道,还可播撒一些诱饵,与弹头一同飞行一定时间后才分离,甚至本身也可作为一种重诱饵使用。此外,第三级弹体上标有注入与泄出的字样,但不确定第三极是否为全液体推进剂的构型。
新设计的弹头为钝头体,属最简单的远程导弹再入弹头设计。这种弹头的动能大部分消耗在产生强弓型激波上,使热量被空气带走。相比老火星-13的尖锥体弹头,新的钝体弹头设计更务实,并不是一些媒体所称的“多弹头”设计。
一直延伸到第一级火箭底端的线缆槽暗示新火星-13第一级仍采用浸没式发动机(即火箭发动机与部分喷管浸没在推进剂储箱中,以降低火箭长度与质量,但这种设计非常复杂,一般只用于潜射导弹),一二级间则有明显的级间段,用来布置发动机舱和分离用的反推火箭,二三级间也布置有级间段。至于为什么要在陆基导弹上采用复杂的浸没设计,还需在未来做更多观察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阅兵中的火星-10与火星-13的底部都被板子盖上,看不到发动机布置方式。笔者猜测,如果这两型火箭真实存在,或许将共用某新型发动机。即火星-13第一级的子发动机/推力室或第二级主发动机将是火星-10的主动力。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火星-10迟迟没有进行试飞。
采用红烟硝酸/煤油的火星-13是难以将弹头投掷到美国西岸的。因此火星-13很可能采用了新型发动机。由于N2O4 / UDMH不适合军用户外发射,新发动机采用红烟硝酸/UDMH组合的可能较大。这种组合的能量介于红烟硝酸/煤油组合和N2O4 /UDMH组合之间,是机动式液体火箭的理想选择。笔者推测,参试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约在20至80吨级,采用单机或并联方式满足火星-13第一级火箭推力要求。比如以20吨级推力四机/推力室并联,40吨推力双机/推力室并联等方式组成KN08的第一级动力。
总体来看,新火星-13显得更加成熟,或许说明此项目在过去几年一直在进行优化设计。但它和火星-10中程导弹一样都没有进行任何飞行试验。因此即使火星-13和火星-10真实存在,现在的构型也可能并非这两款导弹的真容。
从阅兵装备中可看出,朝鲜火箭工业在资源有限和国际制裁的情况下仍取得了进步。这次阅兵后,在已知的“火星”导弹序列中还缺少火星-8、9、11和12四个序号。那么是否存在其他火星导弹呢?笔者认为固体燃料战术导弹KN-02应该至少占了一个“火星”序号。考虑到火星-5和火星-6的差别很小,或许火星-6与火星-7的改进型号也有序号。被称为“大浦洞”的火箭与“银河”火箭也可能有内部的“火星”代号。在研或下马的型号也可能导致出现断号的情况。
责任编辑: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