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个“中国航天日”前后,与中国航天有关的消息密集发布。其中,有两条比较引人注目。一是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22日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透露,目前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已经正式立项。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总的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在全面迈出第三步之后,要以空间站建设和应用为基础,以载人月球探测为新突破,以支撑国家发展利益向地月空间拓展为目标,研究制订新形势下载人航天发展的新战略。”
为什么这两条消息格外引人关注?因为事关中国航天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和走向,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很大。
高手下棋,绝不会走到哪算哪,而是谋篇布局、深思熟虑,每落一子都要想到后面几步棋的走法。下棋尚如此,发展航天更要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作为航天的两大重要领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及早确定下一步发展战略,事关未来几十年的探索路径,是非常必要的。以火星为深空探测的下一个目标,以载人月球探测为载人航天新的突破口,是符合中国航天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
位于美、俄之后,与欧空局大体相当但各有所长,是多数业内人士对目前中国航天技术水平的基本判断。这一定位,比较合乎实际,也是中国航天规划未来发展的起点。因为美俄走在前面,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我们既可以借鉴美俄航天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汲取其失败的教训,从而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发展道路。
在深空探测领域,在实现对月球的无人探测之后,接着进行无人火星探测,正是美、苏(俄)当年所走的道路。月球是人类进入深空的“跳板”,而火星环境最接近地球,探测火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因而月球及火星仍是各航天大国目前最重要的探测目标,也是世界航天的热点所在。中国即将完成月球探测“绕、落、回”,在技术上已经具备探测火星的能力,开展火星探测自然是一件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在载人航天领域,在当年冷战的国际背景下,美、苏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太空竞赛,发展路径有所不同。与美、俄两国当年把政治影响作为主要目的不同,中国载人航天更加重视遵循科技发展自身的规律,选择了一条务实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在2020年前后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往哪个方向走,是一个人们比较关心的话题。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有可能会选择载人月球探测。
如果中国最终确定下一步进行载人月球探测,将不会是简单的“把人送上月球”的概念。为了登月而登月,美国人在几十年前便已做到,没有必要进行简单的重复。如果进行载人登月,一定会有更加切实的科学目标。正如张育林副总指挥所说:“谋划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既不会是简单地登月,也不会是目前很难实现的载人火星探测,而是从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角度,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和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地谋求开发利用地月空间。”
当然,谋划中国航天下一步发展,绝不仅限于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两个领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应用卫星等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重要。“作为国家航天局局长,脑子里考虑的不仅是航天工程,我在考虑空间科学,考虑空间应用。中国的航天走到现在,很大的一个转变就是应用空间资源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民生增福祉……”在中国航天即将迎来创建60周年的时刻,许达哲局长的这番话别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