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终于小学毕业了,毕业前夕班主任在发给我的短信中写道:“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正因为他的善良、质朴才让我们老师如此喜欢他。而从我的角度来看,也正因为他的善良,没有其他的‘杂念’,才让他的学业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业是可以等待的,而孩子善良、为他人着想等本真的问题又是不容等待的。”
我的儿子是“三不学生”
六年前儿子开始小学生生涯的第一天,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我却在无人处泪流满面。
儿子入学面试很不理想,10以内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头,汉语拼音不会,识字量大概2位数,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带着对未来的忧虑甚至焦虑,我也开始了陪读生涯。
一年级第一学期,基本上属于幼小衔接阶段,而对于儿子来说,整个一、二年级都在过渡当中。小学刚入学的时候,儿子作业抄不下来,拿回来都是甲骨文一样的天书。我只好硬着头皮给其他家长打电话,听着人家的小姑娘口齿清晰、倒背如流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我那个汗颜呀……
儿子一、二年级最大的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当时总结他为“三不学生”——课不听,作业不写,考试不答。
或许儿子真的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反正老师讲什么好像与他无关。虽然没有什么坐不住的情况,眼睛也看着黑板,但是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事。听课效率不高是他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回家之后,儿子也没有养成马上写作业的习惯,总是磨磨蹭蹭。考试不答,那是因为儿子不知道考试是何物,刚开始读不懂题,后来答着答着就开始玩了。尤其是期末的时候连续两周,每天带着红笔标注的“待达标”卷纸回家,我的心情沉甸甸的。但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道题一道题地讲解订正。
别人的订正需要几分钟,我们母子需要一个小时,几乎就是重新做一遍。所以那个时候儿子的卷纸边缘上都写得满满的,既有我对试卷的分析,也有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
我要培养孩子的“逆商”
发现儿子比别的孩子发育慢半拍始自幼儿园时期,把孩子往人堆里一放,就知道大概情况了;而真正让我感觉到压力则是上学以后,每次的考试分数就是一把尺子,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
这个时候是最令人煎熬的,以前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动摇,怀疑自己是否耽误了孩子。我甚至想要补救,更加严格地要求孩子。其实真正的自信不是成绩的提高,而是发自内心相信自己能行!要做到这一点,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很难。
所以孩子爸爸经常鼓励我们母子,与其他孩子比起来,我们上学多学了一门功课,那就是:“逆商”,在逆境中还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对,并走出困境。的确如此,当所有的分数都在告诉你不行,你还能每天带着灿烂的笑容去上学,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战胜自我,乐观向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孩子走向社会还会怕风雨,怕挫折吗?
转机在我彻底绝望时来临
三年级开始背单词以后,噩梦再次降临。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儿子无法独立阅读。整个三四年级的英语单词,我们只能抄写,没法背下来、默写下来,甚至26个字母他都很难记完整。感谢儿子的老师给予他最大的宽容,别的同学在听写单词的时候,儿子能够照着书写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没有讨厌英语,没有放弃英语,应该就是最大的成功了。转机是在我彻底绝望,甚至打算放弃英语时再次来临的。
五年级的上学期,有节课是有关cooking的内容,学到了spaghetti这个词。当我还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读的时候,儿子纠正我的发音,说“妈妈你读错了,应该是这样读……”。我吃惊地说,孩子,可能你是对的,妈妈从来没学过这个词,大概是意大利语,说明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就是这句话,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劲头,居然一个晚上把那段课文读得滚瓜烂熟。我马上给老师发短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专门提问他,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地朗读了下来,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这次经历让儿子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从此以后见到陌生的单词都能拼出来了,而且可以独立朗读原版书了,这些进步都是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保护好孩子的自信
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个孩子的天生禀赋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一定不要和其他人去比,只要比,你就会失落。其次,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尤其它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但是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成绩并不代表一切。这个论调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但真是要彻底相信它,还是很难的。
在成绩不佳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保护好孩子的自信,这考验着每一个家长。我想,这也是家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和他爸爸竭尽全力来保护他不受到伤害。在孩子的一生中,只有父母是陪伴他最长的,能够以最长远的眼光,来塑造他的人格,并传递我们的价值观。
儿子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孩子,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甚至是打扫卫生的阿姨。临近毕业的时候,班主任刘老师曾经动情地给我讲了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个小事。那还是三年级的时候,儿子和几个同学在走廊打闹,打扫卫生的阿姨说,刚拖完的地板就踩上脚印了。其他同学不以为然,而我的儿子则大声告诫同学:“要尊重阿姨的劳动,我们到操场玩吧。”虽然我从未听孩子回家说过此事,但时隔三年后听到这个细节,我依然很感动,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感到自豪。
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培养孩子的根本还是要尊重孩子的特质。如果孩子注定要走不同于父母的人生道路,那么不要强加你的理想给他,做好我们自己。
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