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个人电脑

可穿戴设备还得慢慢来


PC带动的信息化电子设备蓬勃发展了几十年,MP3、数码相机、智能手机这样的产品都至少曾经获得广泛的成功和普遍的应用,为什么可穿戴设备会遇到瓶颈呢?


承健

Apple Watch的发布让不少人认为2015年代表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的全面启动,在市场上我们也能看到从几十元的国产便宜手环,到几千块的高端产品(苹果那些所谓的高端款式请忽略吧,我反正没看见过谁买)。但是在我们已经进入2016的时候,你看看身边的人,能把一个可穿戴设备坚持使用三个月的有多少?

带上一个手环就能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看起来是很有意义的应用,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愿意花钱的重要原因。但是据我观察,手环带上一阵之后,大家就会发现这些数据其实并不需要每天关注。如果没有决心改变生活方式的话,每天看着不合格的数据可能还会很闹心。

我跟同事开玩笑说过,手环产品的目标用户是两类:运动员和病人。热爱运动的人如果能有适用的可穿戴设备帮助他们收集数据,显然对提升训练质量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如果是身体有问题需要实时监测健康状况的人,手环也是有帮助的。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花钱买来的手环可能过几个月就成了鸡肋,还好它们不算贵。

PC带动的信息化电子设备蓬勃发展了几十年,M P3、数码相机、智能手机这样的产品都至少曾经获得广泛的成功和普遍的应用,为什么可穿戴设备会遇到瓶颈呢?或许这是因为前面列出的产品应用核心都是信息的处理和互动。而可穿戴设备正在把我们生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联系起来,这并不容易。

信息化设备蓬勃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软件功能可以快速演进,软件的更新和迭代远比硬件容易。而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目前大多体现在硬件传感器的集成和整合上,在软件应用层面并没有快速进化。

到现在,大多数智能手环还是只能监测一下运动状态,高级一点的增加心率检测,它们基本上只是智能手机的一个外置传感器。高级一些的智能手表可以实现简单的信息互动,但是如果离开智能手机,它们也没有什么大用。

所以,对有专业应用需求的运动员来说,可穿戴设备的意义很大。但对广大消费用户来说,这个设备并没有在智能手机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应用价值。一个专注于与真实世界互动的设备,对它的使用者状态收集只限于运动情况,维度还是有点儿少。

如果一个设备能知道是谁在使用它(性别、年龄、社会身份)、在哪里使用(家里、室外、办公室还是体育馆)、在干什么(散步还是遛狗、打架还是跳韵律操),它能体现的价值自然会更大。再进一步,它是不是知道使用者的更丰富生理指标甚至心情状态,能不能根据既往历史和未来日程提供更深度的服务呢?

而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只依靠一个手环产品显然是不够的。要做到能“理解”用户的行为,显然需要大数据平台的支持。而大多数智能穿戴设备都是创业型的小公司,希望他们自力更生显然太难了。其实有机会的是谷歌苹果这样的巨无霸企业,它们如果能够在自己的海量用户群中,结合时间、空间收集数据,提供平台化的智能支持,或许是可穿戴硬件智能化的春天吧。

但是到那时,大家是不是又该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太多设备盯着了呢?

 

Alienware 15王者归来

佳能中欧铁路物流线开通——打通“新丝路”开启物流新旅程

富士施乐自助打印解决方案促进智慧医疗 改善百姓就医体验

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 海尔宣布进军智能洁身器行业

Surface Pro 4轻薄更便携

索尼教育解决方案精彩亮相雁栖湖——记索尼新品北京体验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