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不二 图 唐
提起凡客,正应了那句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10年凡客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年,一时风光无限,估值高达200亿元人民币。牛X的还不止于此,在2010和2011两年,凡客邀请到韩寒、王珞丹和李宇春等颇具特立独行气质的明星代言,让“凡客体”一夜走红,被疯狂模仿。巨大的声势带动了凡客的销售迅猛增长—2010年卖出3 000多万件服装,2011年更是势如破竹一般达到7 000多万件。2010年凡客营收突破20亿元人民币,与上年相比增长3倍之多,名列当时电商全行业第四名。2011年,陈年还被提名为2011年的年度经济人物,风头完全盖过其好友雷军。那时的凡客和陈年可说是一副“还有谁”的气势。
然而好景不长,名列前茅和骄人业绩让凡客和陈年开始自我膨胀起来。经历2011年之前的大红大紫之后,陈年步云登月,将2012年销售额目标从60亿元人民币提升至100亿元人民币,甚至将2015年目标定在1 500亿元人民币。陈年以为“凡客”品牌知名度已妇孺皆知,于是凡客开始涉足衣物外的其他市场,疯狂的拓宽自己的产品线—家电、家居用品甚至化妆品,凡客皆“卖卖卖”,到后来凡客的产品线已多达30条。不仅如此,凡客还将自己的平台开放给“第三品牌”。昏了头的凡客就这样一直做加法,以至于后来的库存积压—当然沉溺其中的凡客并没发现,还继续想着触角四伸和上市。
大步流星必定会扯着裆,2014年京东和阿里巴巴前后脚在美国上市,也就是同年9月,陈年将公司总部从北京南二环内的雍贵中心搬到了南五环外亦庄的一栋连体小楼。丢城失地,凡客已经处于市场的边缘,或许只要再加一根稻草,凡客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故地重游,凡客的故事还没结束
本以为凡客就如同不少倒闭的互联网公司一样,会悄无声息的消散在互联网历史的长河中。可从今年4月起,凡客又回来了。
“明天起,有关凡客,所有的谣言和谩骂,都烟消云散吧,所有的支持和鼓励,都感受喜悦。”陈年没有想到,这条微博让凡客突然又像是回到了第一次创业时的人气爆发。媒体采访、网友留恋、用户回归……,微博发出后的第一天,凡客官网的销量增长3倍,一周后,销量增长到了5倍。趁热打铁,4月21日久违了的凡客广告再次出现在城市各处惹眼的地方,这次与大家见面的,是穆旦、马尔克斯和张爱玲三位作家的句子,以及基于它们所描绘的图案。“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是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最经典的名句,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
凡客此举是成功的,在这个习惯轻易表达的时代,凡客借用的这些句子更能引起共鸣和跟风。而这一次,凡客官网和手机端《凡客》APP也开放视频上传、点赞和分享等功能,凡客企图将将T恤变成社交工具。从理论上以及目前的表现上看,凡客正在卷土重来……凡客,是归人?是过客?
事到如今,大起大落的陈年抛却了曾经的膨胀,然而凭借着陈年的一腔文艺,就能让凡客重回当年的巅峰吗?
这次,沉寂许久的凡客再度发声,选的不是它一直标榜的衬衣,而是它自己过去擅长的29元人民币的T恤品类。与之前不同的是,现在凡客的T恤售价为69元人民币,并且陈年赋予了凡客更多的“文艺色彩”,让凡客彻底的走文艺路线,但这样真的好吗?
对于此举,曾有媒体采访陈年,陈年的回答是,凡客做的产品首先必须我喜欢。言外之意是,凡客的产品都带有陈年强烈的主观色彩。在笔者看来,这是凡客能否长久留存的关键,虽说凡客所走的“文艺路”,与天猫、京东形成了差异化路线,理论上来说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把凡客自己的生存空间压缩得很小—喜欢凡客的,首先多是年轻人,其次得是年轻人中的文艺青年。如果产品皆是陈年的喜欢,那想必凡客难合众口。
同时,在凡客边缘化的这几年,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催生出多个新鲜面孔,线下有优衣库、GAP、H&M以及Zara等时尚服装品牌,线上也有淘宝旗下众多小众品牌和多个微商开始瓜分这个市场。面对已经“固若金汤”的电商市场,凡客并不让人看好。
另一方面,凡客本身的处境也很尴尬。凡客一开始是文艺青年的代表,但是随着2010年29元人民币T恤的普及,凡客逐渐被贴上“屌丝”标签,就如同小米一样。因此,品牌调性下降的凡客,对市场的吸引力还会那么大吗?凡客又如何在下一代年轻人中发掘到自己的用户群?这些都是凡客需要面对的问题。
最后,曾经作为文艺青年的笔者,并不希望此次重返公众视野的凡客是回光返照,最终沦为市场的过客。以前29元人民币的凡客T恤让还在念大学的笔者穿了几个夏天,T恤上印刷的文字总让笔者一厢情愿的认为是量身定做。如今笔者步入社会两年有余,青春不再,但希望与青春有关的事物长青,比如凡客。这或许就是笔者这个文艺青年的低俗调性。
春天的邀请万物都答应,说不得的只有我的爱情。—凡客广告中所用的穆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