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明
人物简介
亨利·基辛格,1923年生,德裔犹太人,美国外交家。1969年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1973年至1977年任国务卿。曾在美中建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解密文件显示,从美国总统福特到国务卿基辛格的诸多美国高层了解阿根廷军政府的做法,但考虑到美国的自身利益,不愿对军政府挥舞“人权大棒”。
华尔道夫酒店里的密谈
美国解密的资料,将历史倒回40年前。1976年10月7日下午5时,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一个豪华套房里,阿根廷军政府的外长古再帝见到了基辛格。这是古再帝为期两周访美之行的一个小高潮。此时,美国国会正在酝酿对阿根廷军政府进行“制裁”。但古再帝在美国却没感到什么压力。
在与基辛格见面前,古再帝见到了美国副国务卿罗宾逊。共进午餐时,罗宾逊告诉他:“美国是个理想主义和道德感强烈的国家。(美国)有个倾向,要把我们的道德标准推向国外,阿根廷要理解美国国会在贷款、军援等方面的反应。”美国副总统洛克菲勒也与他会面,要他转告魏地拉:“赶快处理恐怖分子(即左翼游击队)的问题。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阿根廷,我们希望和阿根廷政府合作。”
基辛格出现了。“您看起来有点累。”古再帝说。这是他第二次见到基辛格。4个月前,两人在参加美洲国家组织会议时就见过面。当时基辛格说:“我们理解你们必须树立权威。”
“哦?我看起来累?那很不寻常。我还在辩论后的恢复中。” 基辛格回答。他指的是时任总统福特与大选对手卡特的辩论。这是福特任期的最后阶段,也是基辛格国务卿生涯的末期。福特在辩论中谈到了伊朗。“不过,他没有提到阿根廷。你很幸运。”基辛格“呵呵”笑了起来,“他下一轮辩论就要拿你们说事儿了。你们只有3个多星期了。”
古再帝说:“时间不太多啊,国务卿先生。我要和您说说阿根廷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努力很有成果,恐怖组织被压住了。这个势头持续下去的话,到今年年底就可以消除危险。”
基辛格没有听清:“到什么时候?明年春天?”
“今年年底。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能达成目标。我们正在走上坡路。”古再帝说。看到基辛格露出满意的神色,古再帝赶紧转到另一个话题:“智利难民问题越来越大。我们想为他们提供永久住房,或者送到其他国家。如果有其他国家的合作,我们就能减少压力。”3年前,智利陆军司令皮诺切特在美国暗中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左翼总统阿连德,由此造成大批难民流亡。
基辛格眉头一皱:“你要把恐怖分子弄到美国来?”
“不,难民不是恐怖分子。很多人是因为政权变更而离开祖国的。也许其中有少数恐怖分子。”
基辛格转头问助手:“我们能给他们庇护吗?”助手说,正在争取让美国司法部长同意接收1000多人。古再帝告诉基辛格,难民有上万人。基辛格嘟囔道:“没有其他国家帮忙吗?这些人不能去法国吗?”
古再帝又提起另外一件事:阿根廷有很多犹太人,军政府上台后,出现了军政府“排犹”的说法。“我和美国的犹太人组织谈过。我们尽力避免给人留下排斥犹太人的印象。那种扭曲真相的说法是左翼制造出来的。”身为犹太人的基辛格问助手:“‘排犹’的说法有根据吗?”助手说:“阿根廷的犹太人领袖说,他们没受到威胁。”基辛格满意地点点头,转向古再帝:“你看,我们基本的态度是希望你们成功。我有个老派的观点,朋友应该得到支持。在美国国内,人们不知道你们正在打内战。人们听说人权问题,但不知详情。你们成功得越快越好。人权问题会越滚越大。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局面,不会给你们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如果你们能在美国国会进入会期之前搞定,那就再好不过。不论自由恢复到什么程度,都有好处。”
基辛格告诉古再帝,美国国会有对阿根廷经济制裁的议案。“我们尽量不实施,除非局势变得无法控制。银行有两笔(给阿根廷的)贷款,我们也无意否决。但是你们也要知道我们的难处。最终我们可能会被迫执行这些(制裁)。”他说。
最后,基辛格重申了两件事:“我们想要一个强力、稳定、有效的阿根廷(当局)。至于犹太人的事,你和我一样都知道其敏感性。”
看不上“人权活动的狂热分子”
基辛格是个精明的人。他深知,一个稳定的阿根廷政府对美国来说很重要,而阿根廷政局不稳,将会带来难民潮、犹太利益受损等大问题。阿根廷的政变发生于1976年3月24日,当日魏地拉软禁了庇隆夫人。两天后,基辛格召开每周例会,负责拉美事务的官员说,美国应该和军政府保持距离,“我们可能会看到残酷的镇压” 。但基辛格拒绝了这个建议。3月27日,美国支持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阿根廷提供1.27亿美元贷款。4月上旬,军政府又获得美国5000万美元军事援助。
希尔说,古再帝去美国的时候,原以为美国领导人会严厉批评军政府的人权问题。“但他回来的时候喜气洋洋,非常满意美国的高规格接待,认为两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没有冲突”。希尔向基辛格抱怨,这么一来自己作为美国大使,就很难在人权问题上向军政府“呛声”了。
接到希尔的抱怨信,基辛格不以为意。他看不上希尔,曾称希尔为“醉心于人权活动的狂热分子”。当然,官样文章要另做一套。美国国务院负责美洲国家事务的官员告诉希尔:“古再帝被详细告知了美国对阿根廷军方施暴的强烈反应,以及这对阿根廷国家利益的威胁。”
对阿根廷军政府来说,古再帝报告的信息显然更有价值。阿根廷总统魏地拉后来说,他很高兴知道基辛格的真正态度。他的印象是,美国政府的高层官员理解军政府面对的问题,而下层官员们不懂。希尔说,情况不是这样。“我们都希望阿根廷尽快控制恐怖主义,但是要尽量减少对其自身形象和与其他国家政府关系的损害。安全部队继续这么滥杀无辜是不行的。”
不乐意提及那段往事
阿根廷军政府的暴力统治并非虚构。在其统治期间,军警对公众秘密绑架、监禁、拷打、处决,使用电夹、水淹、倒吊、棍棒殴打等各种酷刑。仅1976年一年,就有数以千计的人被关、受刑甚至被杀害,其中包括数名美国公民。
在美国最新解密的文件里,有一位美国女性当年向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做出的证词。她在1976年4月30日被捕,阿情报部门怀疑她在公共汽车上散发反对魏地拉的传单。在拘留所,她被蒙上眼睛、按在墙上毒打,又被四五个男人按在桌子上施以电刑,之后还遭受了种种酷刑,在美国大使馆出面干预后才被驱逐出境。
阿根廷军政府统治了7年。这一时期被一些学者称为阿根廷历史上统治最为严酷的时期。1983年,军政府因在与英国进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战败而倒台。
基辛格的外交生涯没有持续到阿根廷军政府倒台。1977年1月,他随离任总统福特一起离职,之后再也没有担任过政府公职。卡特接任总统后,高举“人权”大旗,将对阿军事援助削减了一半以上。到里根时代,美国与军政府关系一度升温,直到马岛战争中美国支持英国,双方最终翻脸。基辛格后来是否后悔过当年对阿根廷军政府的支持,人们不得而知。但他并不乐意提及这段往事,甚至曾经否认相关报道。
有人称基辛格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外交家”。除了在美中关系发展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外,他1973年成功调停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发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帮助美国从越战中脱身,以及成功处理冷战时期的对苏关系,都是他的成就。卸任国务卿后,他依旧保持影响力,1983年被里根任命为中美洲政策的两党委员会主席,1986年被任命为美印委员会主席。直到今天,美国领导人仍经常就外交问题征求他的意见。
基辛格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对美国的能力所限以及美国的根本利益看得很清楚。他曾说,“外交就是限制权力的艺术”。在基辛格眼里,外交必须立足现实,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重,因此他一生很少以“人权”为武器攻击其他国家,更与“人权外交”无缘。回头看,他在阿根廷“肮脏战争”中的决策也许是他的一个失误,但这首先是“当家人”福特的失策。为此而苛责基辛格,也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