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煜_Yellow
世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由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于1975年发明的,原型机名称为“手持电子照相机”。该相机拍摄的时候需要16节AA电池供应电力,而存储介质则采用了飞利浦数码磁带。在拍摄方面,这台最古老的数码相机曝光时间为50毫秒,记录一张影像需要23秒,每盒磁带可存储30张照片。
它的体积不再庞大,只靠3节AA电池供电,操作方法也较接近于当时的普通胶片相机,甚至可以更换镜头。最关键的是其感光元件的分辨率上远远超越了1975年柯达样机所采用的那块CCD。不过,技术越创新的商业产品,在市场上也最容易遭遇滑铁卢,Mavica依旧未能突破“概念机”的局限。
这一存储模式沿用至今,也成为了目前相机存储信息的第一方式。富士是最早预见数字时代来临并从事数码相机研发的公司之一。他们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半导体存储卡的价格将大幅下降,而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压缩技术将获得极大发展。因此,不顾各种反对, 最终开发出了具突破意义的DS-1P。
Dycam Model 1是第一台接触美国消费者市场的数码相机,小巧的机身有黑白两色,但600美元的价格过高。分辨率只有376 x 240像素,大约为9万像素,只有零星买家来自地产代理和保险公估。它于1990年11月开始销售,只能拍摄黑白照片。
柯达DCS-100针对的目标客户群是专业摄影师。DCS-100由底部配备了马达卷片器的尼康F3机身和一个带有CCD的相机后背组成。整套设备重量约有7千克,价格是25000美元。不过130万像素的图片尺寸和瞬时快门都大大地领先于同时代的技术。
时至今日,飞思与哈苏的数码后背成为更多摄影师的首选,但可不要忘了,利图才是数码后背的“老祖宗”。利图团队在1992年的Photokina上发布了世界首台兼容各种光源的专业数码后背Leaf DCB,开创了商业摄影师使用数码摄影的新纪元。
之所以说卡西欧QV-10可以称得上是现在数码相机模式的鼻祖,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内置LCD屏幕的数码相机,也是第一台采用LCD屏幕取景的数码相机。光学取景器从此走上了没落之路,电子取景器或者电子取景屏幕的趋势就是它引来的。
千禧年推出的夏普J-SH04是世界上第一款搭载摄像头的手机,内置了11万像素CCD摄像头,搭载一块96×130像素液晶屏。也是从夏普这款手机开始,各大手机厂商开始联合相机品牌,将手机的摄影功能不断加强,自此开启了“全民记者”的时代。
这是第一台从一开始就为数码而设计的单反相机,而非基于胶片相机改制而成。同时也是奥林巴斯开始制造相机、镜头以及配件的开端。E-1使用了4/3系统以及相应的镜头卡口,以及更小的感光元件尺寸,使得相机整体设计比先前的机型更紧凑轻便。
R-D1是于2004年由爱普生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联动测距式可换镜头数码旁轴相机,使用徕卡M型卡口,兼容徕卡M镜头,刚推出时的机身售价高达3.5万元人民币。这块CCD是最出彩的地方,发色非常接近胶片,显示出爱普生深厚的色彩功底。
EOS 5D是第一台不需要双手抓握相机机身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机身单独销售价格为1.8万元,远比佳能的其他全画幅相机要便宜。拥有1280万像素,2.5英寸LCD显示屏,9点TTL自动对焦系统, 以及可以扩展的感光度范围ISO100-1600。
2008尼康发布了首次搭载视频拍摄功能的数码单反相机D90。这款相机采用了APS-C画幅的1230万像素感光元件,能拍摄720p的高清视频,创造了全新的趋势和潮流。作为当年性价比极高的中端机型,有着“数码版FM2”的美誉。
在“微单”相机快速更新的近年,可能有很多人早已遗忘了第一台“微单”相机。奥林巴斯EP-1独特的复古外观和全新的操控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对消费级相机的认识。尽管之后同类产品层出不穷,却依然无法取代这台相机的经典意义。
徕卡M9可说是罕有的艺术品,加上品牌价值,颇有收藏价值。2009年一经推出,就成为徕卡粉丝以及准徕卡粉丝对器材的终极追求。它延续了徕卡M系列相机的经典造型,机身采用了坚固的铝镁合金的金属支撑,为使用者带来极好的手感与品质感。
近几年在微单领域不断突破的就是索尼公司。2013年10月16日,索尼发布了首款全画幅微单A7、A7R,一时激起了人们的关注。将全画幅感光元件置于如此小巧的可换镜头机身内,在业界来讲实属首次。“全微”这一新的微单相机品类也正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