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电子商务

现代电子交流对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影响研究

作者:文/胡婷婷 阳西述 彭常玲

文/胡婷婷 阳西述 彭常玲

摘要:在电子信息时代,人际交流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电子设备,现代电子交流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作者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对大学生电子交流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及数据分析,探究出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电子交流与现实环境中进行人际交流的差异。研究表明,现代电子交流对大学生的情感、性格、人与人交流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需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电子交流;人际交流;微信;QQ

引言

现代电子交流又称E-交流,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人际交流形式,人们以手机、计算机网络、智能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为载体,通过短信、QQ、微信、微博、飞信等形式来进行交流。它缩短了人之间物理距离,使远距交流成为现实,现代电子交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研究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交流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好处[1]-[4]。却没有注意到,它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筑起了人际交往的藩篱。也有少数学者已开始研究电子交流在某些方面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如网游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5]、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6]等。现代电子交流对当代大学生究竟会有多大影响,尤其在人际交流方面?很少有人研究过。

1、大学生电子交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1 现状调查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7],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亿,年龄主要分布在10-39岁,其中20-29岁年龄段最多。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2014-2015网民年龄结构图[7]

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电子交流的情况进行实验调查。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现代电子交流形式与影响程度为调查内容,探索现代电子交流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冲击程度,时间2015年2月~2015年10月。

采用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两种方式进行。

(1)问卷调查,首先设计一个使用电子交流情况的调查问卷,对16000名在校大学生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层随机抽取500名同学,对其发放电子交流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94.2%,有效率为91.8%。

(2)抽样访谈,从问卷调查对象中,随机对10名使用电子交流较多的大学生进行半结构访谈[8],即预先设计一个访谈提纲,访谈者在访谈提纲基本框架下,可根据被访谈者及访谈进展弹性处理,可因时因地改变访谈重点和问题。

1.2 调查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从有效回收的问卷调查来看,所有同学都使用了电子交流(使用电子交流的同学为100%)。其中QQ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电子交流工具,几乎所有同学都已加入了班级QQ群。除QQ外,微信(wechat)、微博(MicroBlo)等电子交流软件,也受到大学生们追捧,有的大学生同时拥有多种交流工具。调查中超过80%大学生每天都会进行电子交流不低于1小时。35.7%大学生已养成时刻查看手机聊天信息的习惯。76.5%的学生在闲暇时间表示比起与他人交流更愿玩QQ、微信、微博。少部分人甚至牺牲课堂学习和晚间休息时间进行电子交流,影响了学习和健康。

从以上数据可见,电子交流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对电子交流越来越依赖,进行电子交流对一部分大学生已逐渐形成一种习惯,随着这种依赖的逐渐增强,大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与行为习惯已经逐渐被影响。

(2)抽样访谈与结果分析

在对大学生的抽样访谈中,发现绝大部分班级、社团等都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电子交流平台。师生之间答疑、同学之间学习交流,大多在QQ、微信这种形式的电子交流中进行。现代电子交流已成为了大学生们学习交流的平台。

除学习之外,为方便传达信息,大学里各种通知、事务公告、电子资料等也常常在在QQ群、微信群等电子交流平台中发布。现代电子交流成为了大学生事务交流的平台。

大学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也是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大学生们尤其性格较内向者,往往通过现代电子交流与熟悉的好友、陌生的网友倾诉,排解寂寞与失落。现代电子交流成为了大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追赶时代潮流。从以前QQ到现在微信、微博等多样化电子交流APP。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非常乐意尝试与接受,刚开始使用微信微博多半是因周围人在使用,然后自己慢慢尝试。这些电子交流APP不仅使谈话具有趣味性,而且减少了交友地域的限制。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现代电子交流,也越来越依赖电子交流。

1.3 现代电子交流的特点

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现代电子交流具有以下特点。

(1)电子交流跨越了时空限制。借助网络与无线电波,交流可跨越地域进行;借助网络通信服务器存储信息,交流可即时或延时进行。跨越空间与时间限制的电子交流,给人们互相交流带来了极大方便。

(2)电子交流具有平等性、自由性。现代电子交流中,交流双方可相识也可不相识,可实名也可匿名,无身份高低贵贱之分,电子交流工具中的一些格式化表情符号,交流双方可平等择用。由于物理上的距离,交流双方可以不用见面,无太多思想负担,因而交谈内容较自由。

(3)电子交流的随机性、广泛性。在电子交流软件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各种应用软件功能如漂流瓶,摇一摇等可推送来自不同地区的陌生人账号。通过随机添加来自全国各地的“好友”与之进行电子交流,扩宽自己交流范围。电子交流应用已非常广泛[9]。

(4)电子交流主体多元性。电子交流中无需进行真实身份验证,以QQ为例,个人可以申请有一个或多个账号,以不同身份、昵称甚至不同性别进行交流,届时人们可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不同身份向交流对象展示多面性,将自己个性尽情展示出来。

(5)电子交流具有趣味性。随着移动网络和软件程序的升级,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如:QQ、微信等电子交流工具在进行基本文字交流的基础上还增加许多趣味聊天的成份,如语音变音,发红包,趣味大表情等,优化用户体验感。

电子交流具备这些新特点和功能,打破了面对面交流存在的限制,弥补了面对面交流的不足,方便、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也逐渐加深了大学生对电子交流的依赖程度。

2、电子交流对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影响

随着大学生对电子交流依赖程度的加深,大学生人际交往也逐渐发生变化,现代电子交流给大学生带来一些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了一定冲击。

2.1 电子交流降低了信息表达的准确性

根据前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在现代电子交流中89.9%大学生通过文字、表情符号和图片等来传达信息。但大学生语言文字表达的差异,不同大学生语言习惯不同、对文字敏感度不同,交流情境不一样,电子交流中所用文字、图片,会给交流对方产生一些模糊性与不对称性,从而会造成交流双方的偏差性解读。再者,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有时候不同语境中,相同文字有多种不同含义[10]。而在现实交流中,除了语言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气、复杂表情来辅助理解其语言信息意义。但是,现代电子交流只通过文字和少量的格式化的表情符号和图片进行,容易造成发送方表达不准确、接收方主观臆断对方意图的情况。

电子交流中的表情符号、图片等,旨在帮助交流者更好的传递消息、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人的面部表情存在成千上万种并且稍纵即变,电子交流工具中提供的有限表情符号、图片难以准确表达人的丰富表情;也有些人在发送文字消息时,随便附带一些表情符号、图片,这些图符不一定代表了发送者的情感,但接受者看到以后会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了解对方的情感变化,导致理解偏差。

2.2 电子交流压缩物理时空,增大了“心理距离”

一些研究者对于电子交流能压缩物理时空,使“远在天涯”变为“近在咫尺”[1][2][4][5]的研究较多;而电子交流增大了“心理距离”,则没有去研究。实际上,电子交流因为物理空间上的距离、交流信息都不一定及时回答,加上打字速度等因素而产生沟通时滞,会使人以为对方忽略了自己的存在而感到焦虑和挫折,从而增大了心理距离。访谈中发现有的大学生会有这样的境遇,因某些原因发信息给辅导员请假,若长时间没有收到回复,此时心里就会浮现许多假设:辅导员不批准请假、他很忙不想理我又或者对我有偏见等等。特别是对部分情绪敏感的大学生,会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电子交流对心理产生的影响,会影响学习以及人际交往,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2.3 电子交流不易了解对方真实性格,易产生信任危机

为探讨大学生在电子交流中与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同的信任度和性格特征,在问卷调查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对比性研究实验,来研究大学生电子交流与现实面对面交流的差异。

(1)研究问题:大学生在现代电子交流与传统面对面交流中的性格有何不同?

(2)实验设计: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随机选取愿意进行实验的甲、乙、丙、丁四位互不认识的大学生,将他们分成两组:甲乙为第一组、丙丁为第二组。实验设计者分别为四人各申请1个实验专用的新QQ号。约定实验用QQ不能随便加其他人为好友、与本组成员进行QQ电子交流之前和电子交流过程中,不能见面。实验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二组实验者分别采用QQ与对方进行代电子交流,时间60天;第二阶段让两组实验者分别面对面交流40天,但不告诉他们曾是QQ好友。

(3)实验结果

两组电子交流中,第一组收集聊天记录共1005条,有效为867条,第二组共有978条聊天记录,有效为746条。两组交流各话题所占比例如图2、图3所示。


图2 第一组电子交流与面对面交流话题对比


图3 第二组电子交流与面对面交流话题对比


面对面交流以后,再对实验对象直接访谈。根据实验者回忆当次聊天内容,比较对方在电子交流中和面对面交流中的性格特点。

第一组进行电子交流时,刚开始双方对话都具有试探性,不愿多透漏个人信息。随时间推移,双方逐渐觉得对方值得信任,开始透露较多个人信息(家庭、学校、专业、恋爱情况等);在面对面交流中,甲、乙在不知对方是与自己聊过两个月网友的情况下,能快速成为好友,并愿意透露个人信息(住址、情感经历,甚至一些私密话题)。

第二组电子与面对面交流话题总变化趋势与第一组相似,电子交流话题主要是兴趣爱好、学习、生活状况,对涉及详细个人信息问题则选择逃避、转移话题或提供模糊信息。从访谈中得知丙担心透露个人信息会带来麻烦。这也反映出当前一部分电子交流使用者的心理现状,对于电子交流的朋友不能给予相当信任,会有所防备。

(4)结果分析

大学生进行电子交流时,与面对面交流风格、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差距,一方面是因为两者交流方式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电子交流的广泛性、自由性、随机性很难给予进行电子交流的对方信任,对对方很多行为的第一反应是质疑、防备。而这种电子交流的习惯与方式,也会影响现实人际交流,时间一长,交流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信任感也会降低,导致信任危机。因此实验假设不成立,现代电子交流不能够充分了解对方性情,还易导致信任危机,与面对面交流相差很大。

2.4 影响大学生实际的人际交流能力

我们对经常进行电子交流的人进行统计,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绘制了大学生长期使用电子交流后,面对面人际交流能力的变化统计图,如图4所示。


图4 长期使用电子交流后大学生面对面人际交流能力变化统计图

从图中可知,人们在长期进行电子交流后,认为面对面交流能力降低的共约占40%(降低占28.25%,显著降低占11.89%)。可见电子交流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并不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反而成为逃避现实的方式。长此以往,人们会习惯于将交流简化为没活力又充满陷阱的文字,忽视实际交往中需要的眼神、触摸。当他们回归现实时,会有明显的不适应,甚至面对面与人交流时有些害怕、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

3、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已普遍使用现代电子交流。本文通过实验法、对比分析法,探索了现代电子交流对大学生情感培养、性格形成、师生间交流方式、同学之间交流等人际交流的重要影响。现代电子交流平台给大学生们带来方便,但长期使用会形成心理依赖,会降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引起当代大学生更注重面对面人际交往,合理适量地运用现代电子交流,要多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多进行面对面交流;也希望大学、家庭都要重视大学生的人际交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建构和谐人际关系;为大学生思想行为研究者提供原始依据;也为教育行政有关部门制定大学教育规则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琪,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与行为特点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8):54-58.

[2] 孟汇海,杨晓宏,崔向平.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4(12):56-62.

[3] 彭文辉,网络问题学习行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2):40-45.

[4] 杜修平,侯玉芬,那一沙等.基于Sakai的社会化网络学习模型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81-87.

[5] 黄立新,邓弘钦,姚磊等. 虚拟交往对初中生学习影响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93):66-69.

[6] 魏来东.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1(1): 60-63.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15.7

[8] 孙晓娥,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实证论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2-05-05

[9] 徐进.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2(5)

[10]黄河,陈先刚.试论QQ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和人际和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6(4);54-57

作者简介:

胡婷婷、彭常玲,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技术专业。

阳西述(通信作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WEB2.0下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平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我国网络团购现状及模式分析

基于元认知理论的高职课改

现代电子交流对大学生人际交流的影响研究

借助“互联网+”带动锦州市传统农业品牌化发展

电商ERP系统的需求趋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