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堂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谈起了《变色龙》,我又想起了这一话题,于是结合课文内容,我对学生们说:“将来你当了领导,一定要警惕那些拼命巴结你的人,这样的人最危险。”我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同学们纷纷发言:“那样的人有心计。”“那样的人太狡猾。”“那样的人不真诚,没有真心。”……
显然,我的话引起了学生的思考,看到自己的教育起到效果了,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想,将来某一个学生当了大领导,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上,他想到我的话,也许真的会受到启发。也许我的话使他在关键时刻保持了清醒,也许因为我的话他免于腐败,也许因为我的话他免于牢狱之灾或生命危险。有一天,这位领导开会时讲了我这一节课上的教导,也许,那个时候我早已经不在人世,但我的教导仍然活在了世上,作为一名老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我得意于自己的人生哲言,开始想入非非,忽然一个学生调侃:“大平,你拼命巴结老师想干什么?”听到这句话,我有点尴尬。大平是我们班的班长,是我很喜欢的学生。作为班长,他也很出色,我交给他的工作都能非常完满地完成。他有能力,待人热情,对老师很有礼貌,是一个有教养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任何一个班里都是老师的宠儿,学生的偶像,我没有理由不喜欢。这种喜欢会在我的言行举止中表露出来,学生也能看出来。现在,学生拿这个调侃,我忽然想,这个调侃里面是不是含有其他意思?是不是对我不服气?
想到这里,我脸上有些发烧,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课堂上说这句话是不是合适。
讲完课后,我开始让学生做题,便走下讲台巡视。我从前排走到后排,正准备再回到前排,身边的郭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的作文老是写不好咋办?”我连忙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给他讲一些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方法。我讲完后,他从桌洞里拿出一包咖啡说:“老师,给你一包咖啡。”我连忙说:“谢谢你啊!老师不喝咖啡。”郭同学说:“老师,只是我的一点小心意,一包咖啡又不值钱。你晚上写作,困了提提神。”我还是不接受,说:“谢谢你对老师的关心,你的心意老师领了。”他说:“我又没别的意思,我又不让你给我做什么事。”看得出来,我如果不要的话,他会感到尴尬,犹豫片刻后,我接受了。
其实,我这样做主要是受到一个故事的影响。那个故事是一个话题作文的材料,由于对它产生了共鸣,看到后我就记住了,并多次在文章中引用。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悟到对别人的好意要给予友好的回应,这才能保护那颗善良的心不受伤害。所以,在生活中,我总是非常友好地接受别人的善意,即使有时候这种善意并不是自己需要的。
正在我为自己的善良而心满意足时,一个学生开始调侃郭同学:“你拼命巴结老师干吗?”结合我讲课时的“教导”,我再次感觉有点尴尬。虽然是一包咖啡,但也是“收受学生财物”呢。这时,另一个学生说:“你说的什么话啊!这叫尊师重道。”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我这才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这件事之后,我开始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一小点不当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