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环球人物

美日“广岛外交”的翻案味道

作者:□ 温宪

□ 温宪

将近71年前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时至今日,美日两国一直为此纠结着、辩论着、权衡着。两国最近的“广岛外交”便很像是在做一笔交易。

4月11日,出席七国集团外长会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参加了向原子弹爆炸死难者慰灵碑献花等活动。随之而来的传闻是:日本正在促成美国总统奥巴马下月在广岛以东约402公里的伊势志摩参加七国集团峰会时,历史性地访问广岛。为此,日本的外交努力可谓不遗余力。

日本对美外交的一大特点便是媚笑背后极为执着的“拱”,这也算是“菊与刀”的别样体现。70余年过去,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广岛原子弹等二战记忆,在美日两国的语境中有微妙的差别与变化。在日本,一直有政治势力对广岛原子弹的历史耿耿于怀,他们极端放大悲情表达,想将日本认定为二战中的“受害国”,掩盖并最终颠覆其“加害国”的历史定位。简言之,他们要翻二战的铁案。

在历史问题上,安倍政府步步为营,一直在做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拱”式努力。通过一点一点的“拱”,安倍政府已在修改和平宪法等重大事宜上“拱”出了符合其意愿的结果。为主办今年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和领导人峰会,日本很是动了脑筋,塞进来不少私货。在日本看来,能让克里在七国集团外长会议期间参加献花和参观活动便是“拱”出的新成果。尽管克里并未对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表示道歉,但日本媒体极力渲染克里所言“每个人都应该访问广岛”,矛头暗指奥巴马。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难掩窃喜,直称克里及其他几位外长访问广岛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克里是迄今为止访问广岛级别最高的美国行政部门官员,这一事实确实表明美国在广岛原子弹问题上的微妙变化。美国总统杜鲁门坚称,向广岛投放原子弹是斯时斯地别无选择的事,也因此决定性地赢得了对日战争的胜利。战后几十年来,美国驻日大使一直回避出席每年8月在广岛举行的原子弹爆炸纪念仪式。1984年,美国卸任总统卡特赴广岛参观原子弹纪念馆。2008年,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亦曾前往广岛。但上述二人均非政府要员。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情况有了变化,美国驻日大使鲁斯和卡罗琳·肯尼迪曾先后前往广岛和长崎出席和平纪念仪式等活动。

美国的微妙变化与其全球外交大局密切相关。二战后的风云变幻已使美国将日本视为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坚强盟友,而应对中国的崛起则成为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支配性忧虑。讲究现实主义的美式战略思维本来就伴随着有意无意健忘历史的特征,美国人对于中国等亚洲国家人民二战中深受日本侵略灾难、进而极为警惕日本右倾化的感受很难有同感。我在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等智库学者谈及安倍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右倾化问题时,多位知名学者的态度均为否认或偏袒。

在日本“拱”式外交的作用下,放手让日本成为遏制中国前哨站的交易日益频密。在此情形下,奥巴马访问广岛有着很大的可能性。对于一位一上台便打出“无核世界”标语、促成核安全峰会的美国总统而言,在执政最后一年实现广岛之行,有助于其留下自认为有益的外交遗产。在即将搬出白宫之时,留下遗产已是奥巴马极为在意的事。

但广岛原子弹的“铁案”不是说翻就能翻的,真要翻了,美国百姓也不干,因为他们对珍珠港事件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人类灾难与“必要之恶”之间的痛苦纠结,造成了美日围绕“广岛外交”周旋的空间。美国至今未就广岛原子弹之事对日本明言道歉,表明其知道此事背后的分量。但又有多少美国决策者意识到,在历史问题上对日本“慢火煮青蛙”式的退让,或许将养虎成患。

编辑/凌云 美编/苑立荣 编审/许陈静

 

“网红”霍金,传递思想的力量

新疆女子,不可猜想的美

武术大师的拒绝

一场成功的教育“变法”

一代高僧惟觉,苦行中悟得禅意

“开门红”背后有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