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纵横

中英关系进入新时期

作者:马振岗

囗 马振岗

2015年5月7日,英国举行大选,决定领导英国的下一届政府。此次大选选情扑朔迷离,一般估计保守党和工党都难赢得议会多数席位,有可能再次出现联合政府。但大选尘埃落定后,出乎人们意料,卡梅伦率领的英国保守党竟然大获全胜,不仅领先各党,而且所赢得的议会席位超过半数六席之多,取得一党单独组成政府的权利。上次大选时,保守党获取议席不足半数,卡梅伦不得不同自由民主党组成联合政府执政,施政当中难免受到种种掣肘。这次卡梅伦以较强地位继续执政,有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也可保证英国对华政策的延续性,有利于中英关系的发展。

卡梅伦继续担任英国首相当政后,中英关系将会如何?今年6月,王毅外长访英,卡梅伦首相会见时提到,今年将是“英中关系的黄金年”。8月13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同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在北京共同主持了新一轮中英战略对话,双方取得多项积极共识。应英国女王的邀请,习近平主席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又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所有情况表明,中英关系将以习主席访英为契机,进入一个充满良好愿景的发展新时期。

18世纪派特使来华,为英商进入中国开辟途径

在探讨中英关系发展前景前,回顾一下中英关系的历史进程,全面了解英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经纬,对观察和把握中英关系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必要的。

英国是最早与中国发生联系的西方国家之一。如果从1734年英国第一艘商船到达广州算起,已经有280年的历史了。1787年,英国政府曾派卡斯卡特勋爵来华,但因卡斯卡特病死途中而未果。1792年,英国又派马嘎尔尼勋爵为特使访华,清政府把他当做补祝乾隆皇帝80寿诞的“贡使”隆重接待,并被乾隆皇帝两次接见。实际上,英国派特使来华是为英商进入中国开辟途径。英方提出的诸多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知道难以用外交方式实现企图,就准备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最终英国发动1840年的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英国一直是西方侵华的急先锋,历史上曾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

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英国一方面追随美国的反华政策,另一方面又试探和新中国建立关系,以期维护英国在华利益。1950年1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照会周恩来外长,宣布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法律上的政府”,并表示愿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由于英国在台湾问题、恢复我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以及在朝鲜战争等问题上的立场和行为,中英建交谈判没能取得进展。1954年6月17日,中英发表关于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两国建立的这种半外交关系一直延续到1972年。英国虽是承认新中国的第一个西方大国,却未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这固然是英国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判断失误所致,更主要的是英国长期受美国国际战略和对华态度的影响。

从1970年起,意大利、加拿大等一大批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特别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后,英国受到很大的触动,对中英关系升格到大使级态度趋向积极。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完全建交协议,并于3月13日签署和公布了联合公报。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后,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2年10月,英国外交大臣霍姆访华,1973年6月,中国外长姬鹏飞访英,两国外长首次实现互访。1979年华国锋总理访英,是我国政府首脑第一次访问英国。1982年和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两次访华。同时,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上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中英关系由不正常转入正常发展的时期。

香港问题顺利解决,中英关系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984年9月18日,中英两国代表团经过22轮艰苦会谈,终于就香港问题圆满地达成协议。12月1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了中英《联合声明》的批准书,《联合声明》生效。中英达成解决两国间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协议,为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创造了机遇。

此后几年,中英关系进入了最佳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一、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其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86年10月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是英国国家元首历史上首次访华,更具有重大象征性意义。二、双方在上海和曼彻斯特分别开设总领事馆。三、两国经贸、金融合作取得显著进展。1988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5.57亿美元,英国成为中国在西欧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签订“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英方向中方提供了两笔各为3亿英镑的软贷款等,都是两国关系史破纪录的发展。四、双方在文教、科技、军事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一波三折,几度起伏

但好景不长。随着国际形势发生剧变,特别是1989年北京春夏政治风波之后,英国追随美国对华进行制裁,采取了一系列损害两国关系的措施,并在香港问题上立场明显后退。1992年,彭定康出任最后一任香港总督,公然推出一份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违反与基本法相衔接原则、违反两国外长达成的谅解和协议的“三违反”政治改革方案,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致使中英关系在此后数年跌入低谷。这充分表明,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依然深受美国影响,而且错误地判断了中国的形势。尽管出于经贸利益的考虑,英国后来也试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但行动上较之其他西方大国总是慢几步。中英关系相对于中法、中德等主要欧洲国家同中国的关系而言,总体上处于滞后状态。

1997年大选中,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一举击败了保守党,时隔18年后重新执政。布莱尔上台之初就提出:中英关系应有新开端;香港应是英中关系的桥梁,不是障碍。本着这两个基本点,英方在香港回归中国和进一步拓展中英关系上基本态度是积极的。在布莱尔当政十年间,中英关系得到突飞猛进的全面进展。1998年双方确定中英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陆续建立了总理年度会晤、战略对话等重要高层交往机制,这些都成为维护和发展中英关系的基础。布朗接任首相的三年间,延续并发展了布莱尔时期的对华政策,双方还建立了经济财金对话机制。可以说,工党连续执政的13年,是中英关系脱离低谷而迅速转入快车道的13年,双方各领域合作与交流都取得丰硕成果。这可称为中英关系的第二个最佳时期。

2010年大选中,保守党以微弱多数击败工党,与自民党联合执政。卡梅伦上台后立即主动同温家宝总理通电话,表示新政府高度重视对华政策,将继续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当年11月,卡梅伦率领包括财政、商业、教育、能源与气候变化四位大臣和50多名英国工商界领袖在内的庞大代表团访问中国,体现出对发展中英关系的高度重视。

但在2012年5月,卡梅伦不顾中方一再的强烈反对,“私下”会见到英国窜访的达赖喇嘛,遭到中方的“外交冷冻”,中英关系出现暂时困难。后经双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卡梅伦政府在涉藏问题上作出严正承诺后,两国关系才恢复正常。2013年12月,卡梅伦再次访华,这次带了七位大臣和百余名工商界领袖,显示出他强化中英合作的强烈愿望。访华期间,他还表示:“英国要做中国在西方的最强支持者。”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英,受到高规格接待,双方签订了300多亿美元的合同,表明中英关系再次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虽然存在一些不同和分歧,但共同利益是主导

从中英关系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随着中英力量对比的不断改变,两国关系的形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在英国外交中的地位更趋重要。从国际战略格局看,英国虽然仍算世界大国,但“二战”后国际地位和影响明显下滑,当年“大英帝国”称霸世界的岁月已一去不复返,不得不接受客观现实确定的新定位。中国的迅猛发展和崛起,被美国一些人视为是对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挑战,是对美国霸权的“威胁”。英国与美国不同,中国的崛起并不从根本上影响或挑战英国的国际地位。这就是为什么从布莱尔、布朗到卡梅伦英国两个大党的三位首相,都一致不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而看作机遇的原因。

从具体利益看,英国是开放型的自由市场经济,长期以来是世界贸易大国和投资大国,而且是大进大出,进出口贸易额和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额都位于世界前列,服务贸易更占有重要地位。英国还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因此对国际市场特别倚重。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市场之一,也是英国工商企业界瞄准的重要目标。2008年爆发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给英国经济以重大打击,复苏和重振经济需要钱,改造老化的基础设施也需要钱。面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自己处境艰难的现实,而中国的钱袋子则充实许多,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对英国来说已属不可或缺。另外,日益增多的中国游客、中国留学生也给英国带来不少实惠。英国讲究务实,处事老练。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与深化同中国的互利共赢合作,自然成为英国的重要政策选择。在当今,英国无论哪一个政党执政,都不可能疏冷同中国的关系。中英之间确实存在一些不同和分歧,但共同利益是主导,这是中英关系将会进入新的蓬勃发展期的根本性基础。

中英合作前景广阔

卡梅伦政府发展对华合作态度积极,双方合作已呈现出多方面新的发展和动向:

一、突出金融合作。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宣布加入亚投行;人民币清算行在伦敦设立,英镑与人民币直接挂牌交易;2014年,英国首次发行30亿人民币主权债券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是第一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的西方国家。

二、欢迎中国投资。对中国企业开放核电、高铁、机场等敏感领域。在这方面,双方已展现出合作的良好前景。如在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上的合作、设立高铁合作工作组等。英国是欧洲对华投资数一数二的国家,截至2015年6月,英累计对华投资已达196.6亿美元。中国对英投资也在突飞猛进增长,截至2015年6月,中国对英实际投资约121亿美元。

三、推动双边贸易。2014年中英双边贸易额达到808.7亿美元,现在双方都在努力进一步扩大双向贸易与投资。

四、扩大合作领域。英国是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欧洲国家,中国留英学生现约有15万人,英国在华留学生也已超过6000人。在英国的孔子学院已有28所,孔子课堂113个,数量居欧洲之首。

双方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重要,各种交流与合作活动逐步展开。中英在卫生、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可持续城市、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合作出现可喜局面。

今秋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国事访问,是时隔十年后中国国家元首对英国进行的最高级别的访问,具有历史性意义。正如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最近举行的中英战略对话会上所说,这次访问将“打造中英关系新定位、制定两国关系新蓝图、开辟务实合作新前景、树立国际合作新典范”,“对中英关系的长远发展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系中国前驻英大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