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十月长篇小说

上庄记 47

        老村长又在广播上通知:“通知,通知,明天,省秦腔剧团将来上庄演出,千载难逢,望大家互相转告,不收钱,都来看。”

        老村长的喊声通过梁顶上架着的大喇叭,翻山越岭,音传四野,声震八荒。

        老村长已经连续通知三天了,汪惠梅说:“秦腔有啥看的,一遍一遍地通知,就像要来多大的领导一样。”

        我说:“对于他们来说,秦腔就是你们的流行歌曲明星演唱会。”

        通知了五六遍,老村长又接着通知开会。我到了后,老村长递给我文件,是县上关于推动养殖业大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我刚开念,张六说:“开场白就别念了噻,开场白开场白,开场都是白话嘛。”

        老村长一瞪眼睛说:“从头念,精神还是要掌握的,让你们知道上头为咱们在想啥在干啥,别都当上面在搞腐败。”

        张六说:“我觉得问题不是要咱们知道上头在想啥在干啥,是要上头知道我们在想啥在干啥。”

        老村长说:“你嘛东西闲了,借给女人养娃去。”

        张六说:“你嘛东西大,借给女人养娃不受疼。”

        老村长扒下鞋就砸了过去,张六接在手中嗖地扔到院墙外面去了,说:“我说错了,上头为咱们想啥干啥,那就该知道咱们在想啥在干啥,不知道咱们在想啥干啥,他们咋能想对路?”

        老董说:“就是就是,这话真真的。”

        我又从头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县把加快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选项,通过保种补贴、优惠政策、技术扶持、基地带动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全县每年将发放畜牧养殖专项贷款4000万元,养殖户与财政各承担利息的50%,分季进行结息。通过贷款贴息,力争每年扶持300户年育肥规模羊超过2000只、牛超过200头的育肥专业户,带动2000户年育肥规模羊超过250只、牛50头的养殖户。

        “为了鼓励发展养殖业,县财政将实行‘四个二’的补助标准,即给予集中养殖牛500头以上、羊3000只以上、猪2000头以上、鸡10000只以上的专业养殖户,按每头牛200元、每只羊20元、每头猪20元、每只鸡2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于规模化集中养殖小区采用配方科学饲喂技术的饲料机械,政府给予补贴,从事专业养殖的农户在配备标准圈舍上给予重点扶持。

        “每个养殖项目有不同的补助标准,一般我县畜禽圈舍建设是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20~150元给予补助。为了配合政策的落实,全县畜牧技术人员做好相关技术服务,积极上门协助规模业主搞好圈舍规划设计,做好养殖技术咨询服务,指导引进优良品种、疫病预防注射和无公害畜产品养殖方法等具体工作。

        “申报程序:先到县农牧局领取项目申报表,据实填报并请当地畜牧兽医站、当地乡镇政府审核后报……”

        老村长说:“不念了,表我领回来了,你给他们发一下。”

        我发表给张六时,张六说:“我不要,这跟我有啥关系?这分明就是给老板制定的政策么,要是能养得起500头牛,3000只羊,2000头猪,啧啧啧,我是大老板了,还把这点钱看在眼里。”

        老顾说:“就是嘛,一头牛都过万了,不要说500头,连5头我也买不起,3000只羊,没封山禁牧的时候,全村也没那么多羊。”

        老董说:“老黄瓜,以后这样的文件别拿回来念了,听得人心上怪烦的。”

        张六说:“老黄瓜,你到底是给我们办好事,还是给我们气受?你说一户要养两头牛、10只羊、一百只鸡给补助,我倒想弄弄哩。”

        老村长说:“鼓励你们当大老板哩,当是害你们哩,散会。”说着在张六的头上拍一巴掌,“头得像个鸡巴,说得头头是道么,这娃是当干部的料嘛,可惜生错地方了。”

        张六追过去说:“我说错了,我倒觉得以前提的‘四个一’实在,这‘四个二’有点二。”

        我说:“‘四个一’是咋说的?”

        老曹说:“就是墙上写的,人均十只鸡,强比卖草席;人均一头猪,等于小储蓄;户均一头牛,砖瓦起高楼;人均十只羊,致富奔小康,挺顺口的,也实际。”

        张六说:“赶紧收拾戏台子,这才是正事。”

        老董拍我一巴掌说:“省剧团能到咱们这,托你的福,不说咱们掏不起钱,就是掏得起钱,人家也看不上来咱这里演。”

        老曹说:“不会晃我们吧,我咋觉得像做梦哩。”

        我说:“我打保票,不来大家拿我是问。”

        老曹说:“说个笑话,你这人扎实,不像有些干部冒失,说话口气大,芝麻大点事都不办。”

        老顾说:“能点戏吗?”

        我说:“当然能点。”

        老顾说:“哪咱们得好好合计一下,得看几场全本的,折子戏不过瘾,正看美咧没了。”

        老村长对大家说:“都给你们亲戚把消息传到了?”

        “传了,能来的肯定都来哩。”

        老村长又播送了两遍“好消息”,我说:“都播三天了,还播。”

        老村长说:“这么大的剧团,那是在大场面上唱过的,人少了对不住人家。”

        我说:“人多人少没关系,村上的情况我也都给他们说过了。”

        第二天秦腔剧团到了,老村长把自家的羊杀了一只招待剧团。我拦也拦不住,老村长说:“人家这么大的剧团来咱上庄,吃个羊算啥,咱不能失礼数。”剧团杨团长让老村长点戏,老村长有些害羞地说:“这么大的剧团,我哪里敢点戏,您看着演。”杨团长笑着说:“你点,两个全本,啥都能唱,这次演员阵容是最强的,都是一二号的演员,领导说了,一定要把最好的演员带下来,最好的戏带下来。”又看了我一眼说,“我们的干部在这里扶贫,我们当然要演最好的。”老村长说:“那我跟大家商量一下,你们来一趟可真不容易。”商量的结果是《锁麟囊》《赵氏孤儿》,这都是大戏。吃饭的时候老村长赔着笑脸说:“这两本戏大,平时看不了全本,都听了折子了,要难了,换戏也行。”杨团长拍着老村长说:“你这只羊吃上,他们劲大着哩,让他们吼。”

        虽然给老村长说人多人少没有关系,但我也担心人少,人太少了,演员进入不了状态,演出效果会大打折扣。可到了晚上,大队部院子里人山人海,挡山那边的人都来了。演了两个晚上,按领导交代的,他们把伙食费也算了结了,老村长死活不要,杨团长说:“你让我回去受处分,我们这也是工作。”

        老村长每人给准备了十斤干枣,一箱苹果。杨团长看我,我看老村长,老村长说:“收下吧,这都是咱们自产的,就当留个纪念。”

        送走了剧团,老曹说:“这么大的剧团,连咱镇上都没演过,来咱上庄,以后咱上庄比别人长着一口气哩。”

        老村长说:“来县上演,书记、县长接待人家哩。”

 

上庄记 20

上庄记 26

上庄记 32

黄泥地 第十四章

上庄记 40

黄泥地 第九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