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近日收到湖南读者熊先生来信,信中写到:我今年78岁,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目前服药拜阿司匹林和可定。最近看到有文章介绍说纳豆激酶能溶解血栓斑块和新鲜血栓,还能调血脂和降胆固醇,请问我能停正在服用的药而改服纳豆吗?
熊先生到底能不能改服纳豆?请看本期“真相大白”——
纳豆是把大豆煮熟之后发酵的产物。传统的发酵放在稻草中进行,后来日本人从中分离出把大豆变成纳豆的细菌,称为纳豆菌,其实就是一种枯草杆菌。现代的纳豆生产可以使用经过纯化培养的纳豆菌来进行,纳豆的生产从而更加方便可控。
所有的豆制品对于健康都很有好处,发酵的豆制品由于多了许多有益成分以及便于吸收更受人们青睐。日本人对纳豆的研究比较充分,他们发现纳豆中会产生一种叫做“纳豆激酶”的蛋白质。这种物质能够分解血管中的蛋白纤维,从而产生“溶血栓”的效果。还有一些实验发现纳豆或者纳豆的提取物对于高血压等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所以,说纳豆具有一些“保健功能”倒也不是无稽之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验往往是在动物身上完成,或者只是很小规模的人体实验。而且,它们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得到的。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吃多少、如何吃才能起到作用?与其他的保健方式相比,吃纳豆或者纳豆提取物、纳豆激酶胶囊的功效是否更好?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它们被允许销售不是因为它们的功能得到了像药物那样的“确认”,而是没人报道过它们对人体有危害。
更为重要的是,“有没有用”需要看与什么相比。比如说,如果与肉、蛋、奶、米饭、馒头这样的食物相比,所有的豆制品都对心血管健康有帮助;如果是与其他豆制品相比,纳豆经过发酵,会具有一些发酵带来的好处,比如蛋白质更容易吸收,以及细菌产生的一些“功能蛋白”等。
如果与别的发酵豆制品相比,纳豆就未必有多独特了。四川等地就有一种叫做“水豆豉”的食物,其制作过程跟纳豆如出一辙,其外观也很有相似之处。而通常的“豆豉”,也有用纳豆菌同类的枯草杆菌发酵的。韩国也有一些类似的发酵豆制品。从这些食品中,也发现了与纳豆激酶功能相同的物质。纳豆之所以赢得更多关注,只是因为日本人对它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因而在宣称纳豆保健功能的时候多少有一些科学数据支撑而已。
作为发酵的豆制品,不管是纳豆、豆豉还是韩国的大酱,都会有相似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作为风味食品,自然是“美味就是王道”。至于追求它的保健功能,或许只能说“聊胜于无”——有一项在日本进行的实验,志愿者每天早餐要吃200克纳豆来展示溶血栓的效果。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量了。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了,对于纳豆,吃吃是可以的,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保健的好处,但要指望对调节血脂、稳定血压有多大的益处就不切实际了。心脑血管病患者更不能放弃吃药而寄希望于纳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