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国家旅游

黔东北:左手生态右手人文

作者:● 策划 本刊编辑部 ● 编辑 李颖● 撰文 喻添旧、杨多杰、苑大治、昱子 ● 图片 苑大治、喻添旧(除署名外)

提起贵州,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苗族文化,其实,贵州文化的丰富与深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此次我们选择了一条尚鲜为人知的、苗寨以外的探寻之路,在黔东北铜仁地区的石阡,在普通的仡佬族、侗族人家,感受一种生态与人文相互成全、互为血脉的力量。

● 策划 本刊编辑部 ● 编辑 李颖● 撰文 喻添旧、杨多杰、苑大治、昱子 ● 图片 苑大治、喻添旧(除署名外)

世人皆知贵州有世界级的喀斯特地貌,更熟悉“地无三尺平”的描述。贵州的山势通常并不高,却起伏无数,山路拉长了旅途颠簸的过程,也拉长了旅行者的期待。

黔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也是地势险峻,深山之中,孕育出敬畏、守和、低调的文化特质,迥异于惯常理解的“少数民族风情”,反而更接近古时中原地区的文化。

一方面,蜿蜒的乌江从黔东北奔流而出,连通了黔贵与中原,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原的主流文化形态与审美传入后得到较好的保存。

另一方面,在黔东北聚居的多为仡佬族、侗族,苗族甚少。与苗族文化相比,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少了点轻歌曼舞的浪漫逸趣,对于自然和生活,更多了一分肃穆与讲究。

在黔东北的村落中,家家户户都在正厅设立香堂,供奉“天地君亲师”,这几个字的写法也颇有讲究——“天”不带刀,“地”不离土,“君”不开口,“親”不闭目,“師”不并肩。即便是在深山之中的普通人家,香堂上这五个字的写法都不会有错。石阡的万寿宫,前身是一个富商会馆——随着当年水路的茶叶生意,这种常见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建筑形式也流入了黔东北,随之传入的还有茶文化。少数民族喝茶,大多出于生活必需或祭祀习俗,而黔东北的茶真正是因“品”而生,连“茶圣”陆羽都给予肯定:“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黔东北有一种罐罐茶,在一只形如红茶奶杯的土陶罐里加入比较粗老的茶叶,直接放在炭火盆上加热,至茶水沸腾,夹起一块碳条,抹去罐口的白色泡沫。若天气寒冷,还可以加入生姜片一起熬煮。这种如今看来“粗鄙”的饮茶习俗,常常被认为是出自“边地”,其实,这是地地道道的“大唐饮茶法”,与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主流饮茶方式极为相近。还有石阡苔茶,基本保留了一千多年前的品种基因,茶叶刚长出来时是紫芽,成年后才慢慢变绿,但以紫芽最为珍贵。

罐罐茶与神秘的紫芽,当初都是源自中原汉地,在古老的中原文化影响与特殊地理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得以保存。同时,黔东北地区衍生出独特的自然崇拜,除了在祭祀、建筑、图腾等方面有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绿色、环保的细节。比如,石阡有一道名菜“神仙豆腐”,取当地山中独有的野生“神仙叶”,经浸、泡、揉、洗、过滤后,以炉灰“点化”静置,做成色泽艳绿的豆腐,配上黄豆和香菜,以酸汤调味,整个制作过程都不动火。

地理与文化、生态与人文的相互成全,可以说是黔东北最大的特色。



石阡与黔东北

石阡位于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毗邻遵义市与黔东南自治州的凯里。以石阡为中心,可架构起贵州东部旅游网络,同时它也是贵州东北部仡佬族、侗族自治区集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村寨

黔东北是仡佬族、侗族聚集地,除石阡外,乌江下游集中分布着道真仡佬族自治区、沿河土家族自治区等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村寨。由于村寨多散落在深山,完善保存了清代乃至明代的古建、民居,民风淳朴自然,大多还保留有古老的家族传承文化以及传统祭祀活动。



自然生态

黔东北的主要山麓佛顶山、梵净山,在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之外,也点缀着特色的古村、古寨。

石阡境内的主要河流为龙川河,山脉为佛顶山。佛顶山有2392种植物,119 科806种脊椎动物与昆虫,能看到在别处难以循迹的红腹锦鸡和白颈长尾雉,珍稀的豹猫也经常出没,由于生态多样性丰富且保存完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美丽中国生态科考”中国的第一站。

温泉是石阡的一张城市名片。城南温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年前,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座经过人工雕琢的天然温泉,源于松明山麓的清泉常年恒温45℃,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直接饮用。

交通

贵阳—石阡,全线高速公路,从贵阳机场出发约5.5小时车程。

2016年安江高速即将通车,届时贵阳到石阡只需 2.5小时,它也将成为贵阳到江口、铜仁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香格里拉东巴纸人神沟通的一纸契约

黔东北:夜郎故地最初的敬畏

“享受”维多利亚式的火车之旅

论喝粥

黔东北:寻常人家的【和】与【贵 】

塞纳河边的人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