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时代造就了潮流,而潮流造就了风流。偶像明星作为风流人物的代表,每一个年代都会有一批人见证一个时代潮流的变迁,比如1990年代的小虎队、2000年代的F4、S.H.E,以及这几年掳获熟女少女的TFBOYS,这些都成为社会与时代精神面貌的缩影。从小到大,那些偶像歌星再怎么遥不可及,也终究是透过双眼看着他们或淡出隐没、或老去不再风靡。
当然也有始终屹立不倒独领风骚的。在华流正式兴起的2000年代,首先引领风气的正是一干台湾明星,乐坛有周杰伦、蔡依林,戏剧有5566以及乔杰立公司旗下偶像团体、F4等。台湾正值花样年华的85后90初的年轻人接触过的偶像绝对比老一辈的人还多,更是比00后全面,几乎是离开幼儿园没多久,就开始接触花花绿绿的偶像世界,各种疯狂的追星历程,直至长大后的默默守候。
今天,就来透过这些人崇拜的偶像转变,一窥新世纪以来的短短15年间,又有多少的巨星光芒明灭吧?
在未开窍的小学时代,人们对于明星的美丑还不是那么苛刻,只要你有那么点实力,都可以是小学生的崇拜对象。小小的年纪,却有着最旺盛的经历与热血,也就是这个时期诞生了台湾第一个花美男团体F4,与当时的台湾第一天团5566、第一女团S.H.E一起开启了台流追星时代。当今许多天王天后也是这时期开始崭露头角的,像周杰伦、蔡依林、孙燕姿等。在此之前对于所谓的偶像明星还不是很有概念,最多是听过某个人的某首歌,像任贤齐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徐怀钰的《有怪兽》。这时的偶像涵盖范围很广,唱歌好听的喜欢,各项能力很平均但曝光度高的也喜欢。总结来说,能娱乐到那单纯幼小心灵的,都可以称之为偶像。
这时期的偶像团体发展很全面,曾红遍亚洲的天团5566、F4、S.H.E演歌两栖,5566与乔杰立偶像团体更是包办了几年的偶像剧、综艺节目,高强度的曝光率与周边商品是追星的动力来源。当时还火了一句广告词:一段爱与XX的故事。不得不提的是一出道就迅速爆红的周杰伦,全方位的音乐人搭配独特的周式唱腔,不追随主流风格的酷劲瞬间掳获渴望特别的孩子们,让他在众多的质疑浪潮下逆袭成为一代偶像男星。那时的我们即便就那么点零花钱,也甘愿放弃甜食的诱惑,只为了买一张他们的专辑、一张海报甚至是明星贴卡。现在回头看看曾经的追星收藏,真是不得不感叹年少轻狂,好傻好天真!
初中(2006~2008):
不特别显不出我的范儿
在面临屁孩到中二的转换之际,许多偶像明星也开始转型,在风格、曲风甚至外表上开始大刀阔斧的调整。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也开始意识并迷恋帅气美丽的脸蛋,可以说这时期的偶像普遍的特点是“颜值高”。曾红极一时的F4被飞轮海取代,5566也因过气而由周杰伦的师弟师妹南拳妈妈接手,同时间新型态的团体组合FIR也凭借长发、精致五官与歌唱实力一夕之间成为男生的女神。少女团体Sweety、Twins因与初中生年龄相近,歌曲也多诠释该时期青涩的酸甜苦辣,而成功打入了挑剔的花季少女圈子。
而曾经的邻家女孩蔡依林不只在曲风上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求新求变的她每次登场都像初登场一样,也算是开启了明星整型的先河。同时间也出现不少非本土歌手,像林俊杰、梁静茹;始终存在的偶像还有S.H.E、周杰伦等,显见个人特色无论在哪个年代都还是很吃香。
这时期开始出现了“神曲”,从《老鼠爱大米》《童话》《今天你要嫁给我》,都是信口就能哼上两句。从少年变青年的五月天也于此时崛起,多诠释年少青春的歌词成为青少年无病呻吟的最佳代表。
搭配这年龄层的特点,此时的偶像也换了一轮,共同特点不是长得好看,就是有着有别于以往的“新”,也因此吸引了浮动不定、追求新鲜的初中生。甚至会在深色的书包上用立可白写上自己的偶像,或别满了偶像别针,好像自己正走在潮流之上,恨不得别人知道自己的偶像、不知道自己的有品位多么好。
简言之,这时期的偶像会红也是因着这时期的特点:矫情、浮夸、渴望长大、向往成人的感情世界。
高中(2009~2011):
崇拜你就是成就自己
台湾85后90初的高中时期正是《超级星光大道》当红之际,选秀节目在这个阶段一批后浪席卷而来,有林宥嘉、萧敬腾、杨宗纬、徐佳莹等;社群网络的普及也挖掘出了好一批网络素人,例如卢广仲。这些新星最初所呈现给他们的就是完完整整、未经公司包装的“自我本色”,因为曾经的偶像在整个演艺圈中不是淡出就是成为了云端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天王天后,他们因此显得特别平易近人,进而成为新一代的偶像。但同时也出现许多昙花一现的“一片歌手”。
脱离了尴尬青春期的高中生也开始追求“个人风格”,鄙视于初中时跟风的恶俗偶像品位,这时期更青睐那些选秀节目出来的“民星”。恰好高中面临一个对未来升学与否的抉择,眼见那些素人新星如愿追梦筑梦,他们将他视为偶像崇拜之际,更有种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感,好像支持他们就是在变相支持自己追求梦想一般。偶像崇拜的精神,从“我酷故我在”的标新立异,再到“想唱就唱,唱得响亮”的平民姿态。开始摒弃崇拜“高大全”,乐于承认偶像也是普通人。
高中生崇拜的明星与初中、小学的偶像还有个很大的差异:偶像团体减少。此时出现了与五月天并驾齐驱的乐团,即以一首《小情歌》唱红的苏打绿。苏打绿相较于五月天,其词曲更清新且贴近青春的伤怀惆怅感,即便网络盗版音乐盛行,也挡不住乐迷购买专辑的强烈欲望。在最难熬的求学阶段,曾经的偶像依旧红得发紫,遍及两岸三地,但“文青”类的歌星也算是异军突起,在高中生中占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此时期的追星手段,除了存在在手机中,随年龄渐长渐多的零花钱,也开始能负担去听演唱会以支持偶像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群长腿欧巴和悲情韩剧引领一波新的韩流风潮。高中生的偶像楚河汉界分得非常清楚,哈韩的就专注在韩星,追星追到机场甚至逃学的情况层出不穷。
大学(2012~2015):
不文青的一边站
大学时期,因为周遭的影响,开始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延续高中时期对“个人特质”的需求,如果没有一定的特色,是不会吸引他们掏钱的,如果音乐作品太过空乏,也不会受到他们注意,甚至会被调侃成“没文化”“小孩子”“头脑贫乏”。追星也不再只看外表,有实力有内涵的更受青睐。“文青”一词此时流传更甚,甚至出现了“愤青”,只要明星有个“青”的特点,都能吸引一部分的粉丝追捧。也因此主张为自己、为社会大众发声的独立、地下乐团成为新形式的偶像,像是宇宙人、灭火器乐团、那我懂你意思了等等。大学生崇拜那些敢说敢做的音乐人,不屑于追捧被包装过度的明星。大学生经历得多了,更懂得什么叫做“斤斤计较”,崇拜要崇拜对的、值得的人,虚有其表的明星顶多拿来养眼,就跟找对象一样不能马虎。
曾经的偶像天王天后像王力宏、梁静茹,不是淡出就是结婚生子,崇拜蔡依林、周杰伦的人依旧不再少数,但他们日渐减少的作品与曝光度,让大学生粉丝只有在活动时才会现身支持。五月天仍是第一天团,但相较那些天王天后,他们的种种行动更贴近学生族群,也不吝于在社群网络上交流,让五月天粉丝年龄层始终包山包海,地位屹立不摇。许多较年长的人不懂他们的摇滚,也质疑他们的脸蛋早已过时,还不如张震岳的摇滚来得专业,但无论是哪一种摇滚,只要是有情怀在里头,对大学生而言都是好偶像。
总的来说,来到了大学时期的85后90初,粉的是“文青”“愤青”“个人风格”这些内在美,曾经外貌当道的偶像时代至少在这族群中已不复存在。
结语:追星只是梦一场
偶像崇拜的趋势,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收藏”走向“消费”。随着明星的增多,偶像崇拜开始“分众化”,有喜欢港台的,有喜欢欧美的,有喜欢大陆的,不一而足。过去,人们把偶像当成精神支柱与实践高标来虔诚收藏。如今,人们更多把偶像当成消费,关注一些八卦,娱乐身心。
台湾的85后90初成长至今也算是见证了一个台湾潮流的兴衰,那些曾引领潮流的明星们也实实在在地风光了一把,不枉他们曾倾尽所有的崇拜。你不会否定五月天的歌给了多少无助的人积极的动力,也不会忽略蔡依林一路走来的努力,当然周杰伦那一如故往的不忘初衷也为人津津乐道。尽管我们的偶像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同时,也有许多根本的价值观并没有变。
诚然,一个年代的族群当然不能代表整个时代。然而在人们的偶像崇拜之上,永远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曾经年少的感动早已淡忘在时光的洪流中,却仍然有一些经典指标能细数如珍。崇拜的偶像就宛如自我梦想的化身,对于承载着粉丝的遗憾与期盼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无论是哪一个时期的明星都值得给予肯定。说起来,偶像与粉丝之间也就是“各取所需”,就像熟女大妈迷TFBOYS,或许也只是一个梦的寄托。梦醒了,就要做下一场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