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创业家

小丑之父

伟大的小丑约瑟夫·格里马迪

□ 文/宫羽

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住满了非洲移民的北伦敦突然会变得色彩缤纷。穿着彩色衣服的小丑们成群结队赶往道斯顿圣三一教堂。从1959年开始,这里每年都会举行纪念“小丑之父”约瑟夫·格里马迪(Joseph Grimaldi)的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丑一大早就盛装打扮,涌进北伦敦这家砖红色的小教堂。孩子们拉着爸妈的手跑着,他们可不想错过这个盛会。

坐在教堂里的小丑们不像平时那样喧闹。他们低着头,合上涂满油彩的眼皮,怀念小丑第一次登上英国舞台的时刻,怀念起19世纪的伦敦。

那是简·奥斯汀和查尔斯·狄更斯的时代,也是喜剧演员大展身手的时代,一种叫“童话闹剧”(pantomime)的新的戏剧形式出现在英国。它结合了哑剧(mime)、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以及假面剧(masques)这些源于16至17世纪意大利的戏剧类型,给英国老百姓带来了欢乐。

当时最受欢迎的一段戏叫作Harlequinade(后成为英国滑稽剧的代称)。这是美男子哈勒昆(Harlequin)的爱情故事。这段戏的角色个个打扮得都很花哨,主角哈勒昆是个穿着彩色紧身连体衣的美男子,衣服上是红白蓝三色相间的菱形格子。这位美男子爱上了名叫“小白鸽”(Columbine)的女仆,但“小白鸽”的父亲潘大龙(Pantaloon)是一位贪心的商人,为了从中获利,联合一个醉鬼天天给这对情人捣乱。偶尔“小白鸽”的丈夫皮耶罗9(Pierrot)也会加入棒打鸳鸯的小团体。

但最出彩的并不是哈勒昆,而是约瑟夫·格里马迪(Joseph Grimaldi)扮演的那个胖醉鬼。他演的醉鬼实在是太精彩了,从1806年开始,剧团在演出美男子与女仆的闹剧时,不得不应观众的要求把小丑的戏份加重,好让这个拿着酒瓶乱晃的小丑能多搞点恶作剧。

“哈!你们说我该不该去抽他的梯子呢?让他摔个狗吃屎怎么样!”

头顶洋葱的醉鬼指着梯子上的美男子,问观众。观众们总是愿意一同加入格里马迪的恶作剧。

格里马迪是意大利裔英国人,在滑稽剧艺人里享有血统的优势。他没有辜负这个优势,成了19世纪初英国最成功的醉鬼。不论在哪儿,他的演出都场场爆满。最辉煌的时候,大剧院里每晚都有2万人的上座率。

穷人和贵族都争着去捧这个醉鬼的场。格里马迪当时的朋友圈里有诗人拜伦、“悲剧女王”萨拉·西登斯,以及演艺世家堪布尔家族。年轻的查尔斯·狄更斯还主动要求帮他整理回忆录。

格里马迪一心想让小丑的角色更加深入人心。他决定增强视觉效果,穿上更夸张的戏服,把脸涂白再化上夸张的妆容。格里马迪的“小丑妆”是开创性的:大白脸的脸颊上两个对称的红色三角,配上大红嘴唇和高耸的头发。

格里马迪成了英国“小丑之父”。英语中对小丑的命名“Clown”正是源于格里马迪塑造的醉鬼角色。从他开始,世界各地的小丑纷纷都给自己化上了大花脸妆。每一位出名的小丑,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妆容。小丑们出徒的仪式就是给自己起个名字,定一个妆,画在一颗鸡蛋壳上,然后放在各地小丑聚会的地方。如果有谁抄袭别人的妆容,或是冒名顶替,别的小丑肯定不会放过他。今天,圣三一教堂里就放了整整一柜子的鸡蛋壳,记住了从格里马迪开始,给伦敦人带来欢笑的小丑们的样子。

但是,给人们带来欢乐的格里马迪有非常严重的遗传性抑郁症。“我是个在白天忧郁的人,但我能在晚上让你笑得肚子疼。”在那位酗酒并且抑郁的父亲那里,格里马迪熬过了非常艰难的童年。也许,舞台上那个生动的没完没了捣乱的醉鬼正是来自于父亲的形象。

当时著名的文化记者亨利·迈尔斯曾这样描述格里马迪:“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紧张的演员:他在进入戏里的那个虚无的世界之前,是完全没有自信的一个人!但当他进入了属于小丑的神话,他的恐惧就荡然无存。”

格里马迪的私生活一塌糊涂,而且完全没有能力理财。1823年,由于多年以来过于疯狂的表演导致的严重腿疾,他不得不告别舞台。9年后,格里马迪逝世。

当时伦敦的剧评人宣布,英式闹剧已随着格里马迪一同离开了我们。著名剧评人罗伯逊为他写道:“就像是男孩和青蛙的游戏!我们哈哈一乐,而你却赔上了性命!”

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在伦敦圣三一教堂的小丑礼拜上,来自全世界的小丑和牧师一同念出属于小丑的祷词:

主啊,让我在这坎坷的生活中,创造比眼泪更多的欢笑,散布比灰暗更多的色彩。永远,不要让我变得麻木,变得对世界漠不关心。只有这样,我才能看见孩子们眼中的奇迹,和老人眼中闪着的光。

 

优加利:梦圆心脏远程监测

顺丰嘿客难在哪儿?

坐了十年“冷板凳”

北科天绘:发现硅谷创业之美

击溃华强北

李如彬和姚劲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