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创业家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

作者:文 | 本刊记者 娄月

28年来,武汉东创累计孵化出近两千家企业,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

文 | 本刊记者 娄月

孵化器名称:武汉东创成立时间:1987年所属类型:综合孵化型主要特点:不刻意对入孵企业进行筛选,可利用自身信用额度给入孵项目提供贷款,定期提供会诊服务,帮助入孵项目解决技术、财务、团队、股权等方面的问题。

1959年,世界上第一家孵化器巴达维亚工业中心在美国纽约州诞生。1987年,中国首家孵化器在湖北省创立,这家名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以下简称“武汉东创”)的孵化器已经走过了28年的历程。

快速迭代的商业世界里,资历老并不是一个显著优势,但武汉东创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姿势,用实力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在这里,有全国最资深的孵化器人才,有超过1000家初创企业的生死档案,还有系统的孵化器行业教程。

28年来,武汉东创累计孵化出近两千家企业,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凯迪电力、三特索道、凡谷电子、楚天激光、国测科技、银泰科技等已成长为国内著名企业。

最早实践万众创业

“前几天我开玩笑说,‘万众创业’这个概念虽然是李总理先提出来的,但我们是最早实践的。”崔建立是武汉东创执行总经理,他告诉《创业家》记者,早些年政府主导的很多孵化器宁肯空着,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挑选入孵企业。而武汉东创早在2004年就打开了大门,欢迎各类有创业志向的团队入驻。

这还要从武汉东创的市场化改制说起。从2000年开始,武汉东创对原有框架进行改制,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化运作的科技企业孵化器。2001年,通过自酬资金等方式,以创业人社区为定位的“光谷创业街”正式动工。

2004年,光谷创业街建成,武汉东创的孵化器面积从过去的2万平方米扩大至28万平方米。在这之前,入孵企业必须符合国家科技部的标准,比如只有生物制药、软件开发、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才有资格申请。但传统的条条框框需要被打破了,一方面,如果还要延续过去的标准,仅靠高新企业无法填满28万平方米体量的光谷创业街,武汉东创面临的成本压力会陡然增大;另一方面,一些创业项目有着不错的市场前景,甚至还自带资金,若拒之门外,一些好项目很有可能就此夭折。

“我们的标准渐渐地放宽了,只要你有创业意愿,有部分资金和团队,以及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都可以入驻。”崔建立说,目前光谷创业街近400家入孵企业中,三分之二的企业都属于这一类。

由于有足够的孵化空间,武汉东创一般不会刻意对入孵企业进行筛选。在崔建立看来,这也是“众创”实践的一种体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在初创时期,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即使是投资人对项目的把控都没有那么精准,所以不去刻意筛选,也是怕漏掉这样的未来之星。”


摄影 | 李鹏

独特的增值服务

据崔建立介绍,除了基础服务,武汉东创还有一些独有的创业服务。

第一,武汉东创用自己的物业做了2亿元的银行授信,拿出其中1.2亿元用于在孵企业的贷款抵押物。为了监管资金进出情况,武汉东创专门建立了一个融资服务平台。在孵企业若有贷款需求,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申请,由孵化器和银行共同考评。贷款到位后,企业对这笔钱的用途可以通过上述在线平台进行监控和管理。

“一般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或者信誉和市场还不是很明晰的情况下,很难申请到银行贷款。我们相当于把自己的信用额度让度给在孵企业,银行通过在线融资平台,先将贷款打给我们,我们再打给企业。”

第二,开发了行业服务平台“信物宝”,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技术的推介和营销,相当于企业多出了一个市场拓展的渠道。

第三,定期对企业进行会诊。创立28年来,武汉东创已经积攒了1000多家企业的项目档案库,其中有20%是存活下来的,另外80%是已经死亡的。“我们会定期做分析,总结企业为什么失败,同时也会持续对成功企业进行观察,提炼它们成功的原因,以及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

有了上述档案分析的积累,武汉东创的会诊团队会对在孵企业进行会诊和指导。初创企业一般会面临技术、财务、团队、股权上的问题,会诊部门则会对症下药,并进行辅导。

崔建立认为,武汉东创的会诊服务是优于创业导师的,因为创业导师都是行业的领军人物,领导的企业已经很大了,他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未必适合小企业。

“我们看过太多初创企业的生生死死,总结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我们诊断的结论和提供的建议,都是比较客观和中肯的。创业导师对创业者而言,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

崔建立清楚地记得,一家研发机顶盒的在孵企业市场前景非常好,也获得了风险投资,然而内部股东之间却出现了纷争,每个合伙人都认为自己的贡献大,理应获得更多的股权比例。武汉东创就此组织了法律和财务人员组成的会诊团队,与这家企业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流。

“我们的建议是,这个项目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如果你们的分歧导致公司停止发展,市场被抢走,项目肯定就死掉了,到时候无论手里的股份多大都是零。”这家公司听取了武汉东创的建议,内部进行了调整,很快重回正轨。


武汉东创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孵化器,至今已有28个年头。摄影 | 李鹏

孵化器人才如何养成

在崔建立看业,多年培养出的孵化器人才是武汉东创的宝贵财富,近一半的员工在这里工作已经超过10年。“这个行业跟学校、医院有点像,资历越老的老师、医生,越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孵化器人才亦是如此。”

以崔建立自己为例,2000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了武汉东创,历经项目投资顾问、园区招商、企业服务等职位。2007年,他甚至被派到武汉东创联合投资的一家企业担任董事长,参与企业的运营,要去招聘员工、制定经营计划,还要做推广,需要面对公司成长的一系列问题。“这对我们就是锻炼和提升,当你回过头来再做企业服务的时候,你就能与企业有更多共鸣,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无法速成。”

武汉东创直接服务在孵企业的部门是企业部,有近30名员工,他们有不同的服务方向,可根据企业情况随时进行组合。在服务人员和在孵企业的比例上,平均每人服务20~30家企业。这样的比例一是基于武汉东创多年的经验沉淀,二是美国的孵化器行业会有一个辐射半径,规定在孵的企业不能太多,否则孵化效果就被稀释了。

在崔建立的眼里,每个服务人员相当于一位班主任,他负责的企业相当于水平不同的学生。“他需要对这几十家企业进行打分排名,哪些是自己不需要插手太多的,哪些是需要帮扶的,哪些是完全帮不了,甚至有可能会死掉的,他的脑海里要有非常清晰的判断。只有这样,在具体孵化服务的过程中,才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完全就是班主任的套路。”

 

让美女独立起来

VC 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各行创业、创富者为春城火热众筹“传统旅游重生计”

火乐科技:做线上的万达院线

看重杨浩涌的执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