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岁末,由马特·达蒙主演的科幻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继2014年底《星际穿越》之后,再一次在辞旧迎新之际,为全球观众奉上一道以探索太空为原料的科幻大餐,并掀起了航天科普热。
影片讲述的是,人类实现首次火星登陆后遭遇巨型风暴,火星之旅被迫提前结束,航天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饰)被误认为无法生还而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宾逊。清醒后的沃特尼发现自己远离地球家园,食物只够一个月的供应。幸好他天性乐观,而且是个植物学家,决定想方设法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务的到来,虽然这一等就要四年。当地球上的人们在发现沃特尼依然活着,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火星救援行动并最终获得成功。
熟悉马特·达蒙的观众都知道,除了主演《火星救援》,参演《星际穿越》,他还主演过一部非常有名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电影讲述的是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 瑞恩(马特·达蒙饰)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都已在两周内陆续战死,美军方上层得知此事后,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分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两部电影,两场救援,有相似处也有不同点。不同的是,一个发生在地球,一个是发生在火星;相同的是,即使冒再大风险也不惜代价,设法拯救人的生命。两部电影,虽然一部写实一部科幻,联系起来看,却传达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太空中,人的生命都是第一位的。
战争是残酷的,战事一起,人的生命便会被置于随时可能被剥夺的危险之中,所以能和平解决的争端绝不能通过战争。但是,当人类面对类似德、日法西斯挑起的反人类战争时,却又只能被迫用战争来制止,以保全更多无辜的生命。拯救大兵瑞恩,拯救的虽是一个普通士兵的生命,体现的却是正义对邪恶的顽强反击,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人道主义的人类共同价值。
以人类目前的认识和科技水平,探索太空的风险虽然和战争无法相提并论,但与其他科学探索活动相比还是比较高的。以载人航天为例,在过去50多年中,已经有22位航天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美国的航天飞机项目之所以无法继续,两次飞行事故造成14名航天员牺牲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来的火星登陆,乃至其他以更远星球为目标的载人航天活动中,类似于《火星救援》中的危险局面很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在各种探索计划设计之初,必须把最大限度地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尽可能考虑周全,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要设计多种救援方案,以便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在人类的词典里,“尊重生命”的意义,无论地球还是火星,无论地面还是太空,没有任何不同。一旦有航天员在太空中面临生命危险,地球上的人们一定会像《火星救援》中一样,倾尽全力救援,不仅是为了危难中的航天员,也是为了捍卫人类的共同价值。
太空探索不同于战争。战争的危险在许多情况下是被迫面对的,面对侵略只能拿起枪来保家卫国;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主动选择,其中的风险也是人类主动面对。有人说,既然风险那么高不干算了,但如果真的这样,人类也就不成其为人类了。人类刚开始航空、航海之时,风险同样很高,如果因为风险高而放弃,今天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又会怎样?有风险需要正视、克服,而非无视和逃避。以人类的智慧,未来,太空旅行一定会像今天的人们乘坐飞机、轮船一样方便、舒适、安全。
刚刚到来的2016年,又逢火星探测窗口期,欧洲将发射“微量气体火星轨道器”,美国也将发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我们祝愿这些无人火星探测活动进展顺利,更期待人类最终登上火星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当然,最好不要出现《火星救援》那样的惊险场面。